2025年8月1日,香港正式实施了《稳定币条例》,这一法规为稳定币的发行和运营设立了严格的合规要求,明确禁止未经许可的稳定币要约、推广及销售行为。条例未设立过渡期,令本地依赖稳定币及法币兑换业务的加密货币找换店面临直接冲击,多家场外交易服务商被迫暂停相关业务,等待牌照审批。
作为稳定币和场外交易的核心参与者,香港的加密找换店成为此次监管风暴中的首当其冲者。为深入了解条例实施后对市场的实际影响,本文基于Bitrace对香港场外交易服务商(HKVAOTC)业务地址的TRC20-USDT转出链上数据分析,呈现条例生效前后市场规模的变化,向监管部门和行业提供客观的链上参考。
Bitrace长期监控定位于香港或主要服务香港客户的场外交易业务地址,这些地址分为两类:线下实体门店和线上匿名服务商。本次数据涵盖了2025年6月1日至7月31日(条例生效前)以及8月1日至8月8日(条例生效后)两个阶段,所有转账数据均剔除了非经营性质的内部转账,确保统计准确反映真实交易活动。
数据显示,条例生效前两个月内,所有业务地址共转出约31.7亿USDT,日均交易量约5204万美元;而生效后首周交易量骤减至2.79亿USDT,日均仅3490万美元,整体市场规模缩减了近33%。这一急剧降幅凸显出新规对香港场外稳定币交易市场的深远影响。
在不同类型的服务商中,线下实体门店的日均USDT转出量下降幅度更为明显,达到43.2%,从每日947万美元降至538万美元;相比之下,主要为线上运营的非门店类型服务商下降约30.65%,日均交易额从4257万美元减少至2952万美元。这表明,实体门店因面临更严格的监管约束,经营压力较大,一部分商家开始转向地下市场寻求生存空间。
《稳定币条例》的实施标志着香港在加密资产监管领域迈出了坚实步伐,推动行业走向更为合规化的发展轨道。短期内,法规对本地场外交易业务带来了明显冲击和调整压力。面对合规要求,不同从业者的应对策略呈现分化,有的积极申请牌照、合法合规经营,有的则选择规避监管,转入地下市场。
未来,香港稳定币市场能否实现健康发展,既依赖于监管部门的政策引导与执行力度,也关乎行业自身对合规转型的适应能力。随着全球对稳定币监管趋严,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亟需在保护投资者和促进创新之间找到平衡,为稳定币及相关金融科技业务创造一个透明、安全的运营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