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币增长受限外汇壁垒技术难以突破传统困局

近年来,稳定币作为连接数字货币与传统金融的桥梁,备受关注。根据Visa与Allium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前半年稳定币交易量已接近5万亿美元,涉及超过10亿笔支付,几乎达到2024年全年的水平。然而,尽管稳定币交易数据亮眼,其发展仍面临无法轻易突破的外汇壁垒和结构性限制。

 

稳定币初衷在于为跨境支付和日常交易提供更快、更便宜、更高效的替代方案。实际上,跨境支付传统体系中根深蒂固的成本结构并未因区块链技术和智能合约的引入而彻底改变。外汇兑换过程中常见的买卖价差、手续费、中间环节费用以及滑点问题,依然存在于稳定币兑换不同法定货币的环节。AbbeyCross首席执行官Mike Robertson直言:“有人以为代码和技术可以解决一切问题,但在外汇市场,这种想法过于理想化。每种货币的动态复杂,且大多数银行和支付机构的盈利来自外汇交易而非单纯手续费。”

 

尽管如此,稳定币的增长势头不可忽视。2025年上半年,稳定币交易规模逼近5万亿美元,紧随去年11月美国新政催生的加密货币市值上升,后者增长47%,达到2550亿美元。稳定币正在逐步兑现其作为跨境支付新引擎的潜力,特别是在传统金融覆盖不足的新兴市场和复杂支付路线中展现出优势。

 

新兴支付基础设施公司如BVNK正专注于连接“非主流”支付路线,例如斯里兰卡与柬埔寨之间的资金流动,这些路径常因多重中介机构造成高昂成本和低效率。BVNK亚太区董事总经理Sagar Sarbhai指出,虽然目前成本并不一定更低,但稳定币支付速度更快,资金利用效率明显提升。目前BVNK年交易额约150亿美元。

 

其他初创企业如Conduit、Thunes、Aquanow等也在积极推动稳定币技术与本地支付系统结合,助力企业跨境资金结算。Conduit通过稳定币实现与巴西Pix和欧洲SEPA系统的衔接,年处理规模已达100亿美元。Thunes CEO Floris de Kort强调,尽管支付技术不断创新,用户始终需要以本地货币和钱包完成最后一公里的支付交付,这一点不会改变。

 

尽管稳定币带来商业机遇,但与传统支付巨头的庞大规模相比,其市场份额仍相对有限。Visa 2024年支付处理规模高达13.2万亿美元,几乎是稳定币交易总量的三倍。面对快速崛起的稳定币市场,传统支付巨头也开始尝试“稳定币夹层”模式,在两种法定货币间引入稳定币,绕过传统SWIFT网络,实现秒级结算,聚焦美元流动性短缺和传统系统低效市场。Visa于2024年10月推出的平台支持银行铸造、销毁及转移由法定货币支持的代币,为金融机构进入稳定币领域提供基础设施保障。

 

监管层面也迎来关键转折。美国《GENIUS法案》明确了稳定币的监管框架,为全球最大稳定币市场带来合规保障,推动银行和支付机构大胆布局。此举引发全球监管机构竞相制定类似规则,稳步规范市场秩序。

 

尽管外汇壁垒难以短期内消除,业内人士普遍乐观。BVNK的Sarbhai认为,过去五年为稳定币发展奠定的基础将在未来12个月迎来爆发式增长。技术创新和监管完善正加速稳定币从理论走向大规模应用。未来,稳定币或将在传统金融与数字经济之间形成更加顺畅的桥梁,但要真正解决跨境支付的“最后一公里”及外汇成本问题,仍需深度整合全球金融体系与多边监管合作。

 

综上所述,稳定币在支付领域的潜力巨大,但其成长路径注定不会一帆风顺。技术虽是突破的关键,却无法独立战胜外汇市场复杂的规则和利益结构。只有当金融基础设施、监管环境和跨境合作逐步成熟,稳定币才能真正冲破传统困局,成为全球支付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Powered By ouyi-url.com

Copyright ouyi-url.com.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