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nEck的资深分析师近期发布研究报告指出,在数字资产领域,长期被视为“数字黄金”的比特币正面临来自以太坊日益强劲的挑战。以太坊正逐步巩固其作为价值存储工具的地位,或将在未来超越比特币,成为机构和企业首选的数字资产国库。
推动这场格局变化的核心因素之一,是数字资产国库(Digital Asset Treasuries,简称DATs)的迅速扩张。全球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将加密资产纳入其资产负债表,尤其偏好那些不仅具备价值存储属性,还能支持更丰富金融应用的区块链平台。起初,比特币凭借其固定且稀缺的供应量,以及广泛认可的抗通胀特性,成为企业数字资产储备的首选。然而,随着市场需求的演进,以太坊的独特优势逐渐显现。
美国近年来的监管政策调整,尤其是对稳定币和代币化资产的支持,进一步突显了以太坊生态系统的关键地位。以太坊不仅仅是一种加密货币,更是全球最大的智能合约平台,是代币化证券、稳定币发行及去中心化金融(DeFi)应用的核心基础。这使得以太坊的使用场景大幅扩展,成为企业实现资产数字化、流动性管理和合规操作的首选链。
VanEck分析师特别强调,以太坊所具备的灵活性和扩展能力是其最大的竞争优势。相比比特币单一的价值存储属性,以太坊支持复杂的金融策略和创新产品,比如代币化股票、债券以及多样化的合约结构,这些均为机构投资者提供了更丰富的资产配置工具。许多大型券商和交易平台已经在以太坊链上推出代币化资产,进一步提升了其吸引力。
此外,以太坊从传统的工作量证明(Proof of Work, PoW)成功转型为权益证明(Proof of Stake, PoS)机制,为持币者带来了额外的收益机会。通过质押(staking)以太坊,资产持有者不仅能够锁定价值,还能参与网络安全与治理,从而获得稳定的质押回报。这种机制是比特币当前无法提供的,也是许多国库偏好以太坊的原因之一。
VanEck发布的数据显示,自2022年10月至2024年4月,以太坊的流通供应量反而呈现负增长,约减少了0.25%,即进入了“负通胀”状态,通缩效应开始显现。相较之下,比特币同期的供应增长率仍为1.1%,虽然比特币通过每四年一次的减半事件大幅降低了通胀率,但仍依赖通胀奖励激励矿工维护网络。
实际上,去年比特币矿工从新发行的比特币中获得的奖励总额超过140亿美元。这种依赖通胀性发行的激励模式,在比特币通胀逐步降低后面临可持续性挑战。未来,矿工收益将更多依赖交易手续费或币价上涨来维持,否则可能影响网络的安全保障,进而引发生态系统的结构性变革。
与此同时,以太坊的PoS模型赋予代币持有者更直接的治理权力。持币者能够参与关键网络升级的决策过程,使得经济政策更能反映整体利益。相比之下,比特币网络以矿工为中心的治理架构,矿工的经济利益对决策有较大影响,可能导致治理效率和公平性的不足。
综合来看,VanEck分析师认为,随着以太坊不断优化其技术框架与治理机制,结合其在数字资产国库领域的独特定位,未来以太坊极有可能超越比特币,成为机构投资者和全球企业更青睐的价值存储工具。这一趋势不仅体现了加密资产市场的多样化发展,也反映了数字经济对灵活性和创新性的更高需求。
未来,随着更多企业将以太坊纳入资产配置,及监管环境逐步明朗,以太坊的价值存储角色将进一步强化。与此同时,比特币虽然依然是数字货币的象征,但其作为唯一数字黄金的地位或将逐渐被重新定义。对于投资者和机构而言,理解并把握这一转变将是未来数字资产管理策略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