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链的缺失引发深刻反思 区块链主权之战已刻不容缓

近日,一篇来自《财新》的报道在区块链行业内掀起轩然大波。多位业内人士直言:中国目前还没有一条具备全球影响力的公链。这样的评价虽然刺耳,却毫不掩饰现实的严峻。这背后的问题不仅仅关乎技术,更关乎中国在数字经济时代的战略自主权和未来金融安全。

 

公链,即公共区块链,可以被形象地比作数字世界的“公共高速公路”。正如现实中任何人都可以驾车上高速公路一样,公链作为一个开放、透明且无须许可的底层网络,为各类数字资产和应用提供了基础设施支撑。尤其是在稳定币和数字人民币等数字货币日益成为金融基础设施重要组成部分的当下,稳定币的发行和流通几乎不可避免地依赖于公链平台。

 

然而,中国尚无一条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公链,令数字人民币稳定币的发行处于一个尴尬境地——仿佛拥有世界顶级的跑车,却只能在他人修建的高速公路上疾驰。倘若依赖外国公链,特别是美国的以太坊、Solana等主流网络,在中美地缘政治紧张的环境下,随时可能遭遇限制、断链或封禁,严重威胁数字人民币稳定币的稳定运行和国家金融安全。

 

这不仅是技术领域的问题,更是国家战略的核心所在。数字金融的自主权,实质上是对国家金融主权的捍卫。没有自己的公链,数字货币的发行和流通随时可能被“掐脖子”,一旦被卡脖子,后果将不堪设想。

 

基于此,业内普遍呼吁中国必须迅速建成自主可控的公链体系。内部专家提出了一个清晰且富有前瞻性的分层建设蓝图:国家级主干公链、行业级应用公链与场景级专用公链各司其职,协同发展。

 

国家级主干公链将由央企和国企牵头打造,担当数字金融体系的“主动脉”。这条主链必须具备最高级别的安全性、自主可控性和高效处理能力,能够承载数字人民币稳定币以及国家级金融基础设施的核心需求,保障金融体系的根基牢固稳健。

 

行业级公链则面向供应链金融、跨境贸易、医疗健康等细分领域,借助市场竞争机制推动性能优化和创新应用的快速落地。开放的竞争环境能够激发技术进步和多样化发展,避免资源浪费和同质化竞争。

 

而针对更细分的场景链,则应完全市场化运作,由企业和社区自由构建,支持游戏生态、社区治理等特色应用,形成丰富多彩的区块链生态景观。

 

虽然蓝图宏大,但挑战同样严峻。公链建设涉及世界级的技术难题:需要实现每秒数万笔交易的处理能力,确保顶尖级的安全防护以抵御复杂的网络攻击,同时具备高度的可扩展性以应对未来爆发式增长的业务需求。

 

技术之外,生态建设更是重中之重。没有足够多的开发者和用户参与,哪怕公链性能再强,也只能是一条“空路”。如何吸引全球顶尖开发者,构建多样化且繁荣的去中心化应用(DApp)生态,成为考验中国公链成败的关键。

 

此外,国际竞争压力巨大。以太坊、Solana等早已建立起成熟的生态体系和广泛的用户基础,中国公链要实现后来居上,不仅需要技术突破,更需创新商业模式和开放合作策略,打破既有壁垒,争夺全球区块链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这场“区块链高速公路”的争夺,不仅是技术竞赛,更是数字主权与国家安全的大战略。建设自主可控的公链,是中国在数字金融时代赢得主动权的必由之路。

 

我们期待,国家队能够在主干链技术上取得突破,打造一条真正安全、高效、可信赖的金融“大动脉”。同时,市场活力在行业链和场景链层面得到释放,孕育出无数创新创业的机会,形成“千链竞发”的繁荣局面。

 

更重要的是,中国能够积极参与全球区块链标准的制定与推广,在国际舞台上展现强大的竞争力和领导力,打破对外依赖,避免在关键领域受制于人。

 

没有属于自己的公链,中国的数字金融自主权将无从谈起。面对这场关乎国家未来的区块链建设竞赛,任何迟疑和缺席都是不可承受的损失。随着国家主干链与行业、场景链的分层推进,一场覆盖技术、生态与国际竞争的区块链“新基建”大幕已经拉开,中国数字经济的未来正站在风口浪尖。

 

在这场攻坚战中,唯有加快步伐、强化创新、开放协作,才能确保中国在全球数字金融变革浪潮中占据制高点,实现真正的“数字主权”,筑牢国家金融安全屏障,迎来崭新的数字时代。


Powered By ouyi-url.com

Copyright ouyi-url.com.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