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31日,协作设计平台Figma正式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股票代码为“FIG”。这不仅标志着今年最大规模的美股科技上市,也象征着一家数字原生公司的估值狂飙与未来战略的多元延伸。上市首日,Figma开盘价为83美元,收盘暴涨至115.50美元,涨幅高达250%,市值一举攀升至67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近5000亿元),刷新2025年全球科技企业IPO记录,成为资本市场新的关注焦点。
但这场IPO的轰动效应不止于股价表现。Figma在招股书中披露,其获得了发行“区块链普通股”的授权,并已在上市前购入近7000万美元的比特币ETF,成为首批主动纳入加密资产敞口的科技独角兽之一。此外,公司还获准在未来以USDC形式配置额外3000万美元用于比特币投资。这一系列举措背后,透露出Figma对未来企业资本结构与数字金融融合路径的深度思考。
本文将深入分析Figma的主营业务、创始人背景、财富结构、估值逻辑、机遇与风险,以及其与加密资产之间日益紧密的关系。
一、Figma如何颠覆设计行业?
成立于2012年的Figma,总部位于旧金山,以“浏览器原生、多人协作”为技术基底,重构了设计软件的生产与协作方式。Figma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工具软件,而是一种集实时编辑、版本控制、组件管理于一体的数字协作平台,用户可在浏览器中共同绘制UI界面、交互原型、文档图示乃至产品策略蓝图。
其产品体系不断拓展:
- 2015年Beta版本发布即打出“免费+协作”的组合拳,快速抢占初创团队和教育市场;
- 2017年开始商业化运营;
- 2021年推出在线白板工具 FigJam,强化创意工作流;
- 2023年上线 Dev Mode,为设计开发协作提供原生空间;
- 2024年推出 Figma Slides,瞄准企业演示市场;
- 2025年以高估值完成IPO,成为全球设计SaaS的领头羊。
截至2025年,Figma全球月活跃用户超过1300万,其中近三分之二为非设计背景的用户,表明其产品正在向更广泛的职能延展,如产品、运营、市场和开发团队。Figma已成为Netflix、Airbnb、BMW、Zoom、Duolingo等公司的核心工具,其客户覆盖超过95%的《财富》500强企业。
二、创始人组合如何定义Figma的文化与战略?
Figma由 Dylan Field 和 Evan Wallace 两位布朗大学校友于2012年共同创办。
Dylan Field 是计算机科学专业的本科生,曾在LinkedIn与Flipboard实习,积累了产品设计和软件工程经验。他于2012年申请了由硅谷亿万富翁Peter Thiel设立的“Thiel Fellowship”,这项资助鼓励年轻人辍学创业。获奖后,Field毅然离校创业。
Evan Wallace 则是Field在布朗大学的好友和编程导师,曾在皮克斯和微软任职,拥有扎实的图形渲染和工程背景。在创办Figma前,两人一度计划开办一家无人机公司,但在深入讨论后,他们决定专注于Web原生设计工具的开发。
这种“非设计出身却深耕设计生态”的背景,也赋予了Figma一套独特的产品哲学——注重协作效率、开放标准、跨学科融合,而非单纯服务设计师小众群体。这正是Figma后来能走出Adobe影子、自立门户的重要基础。
三、IPO助推Field个人财富突破20亿美元
据公开招股书与彭博社报道,Dylan Field持有Figma约11%的股份,仅此一项资产就使其在上市当天成为新的科技亿万富翁。
更令人瞩目的是,他还掌握共同创始人 Evan Wallace 所持有股份的全部投票权,其控制力远超其他投资人。按照每股30美元的估值区间计算,Field的直接与间接股份价值合计约24亿美元。
此外,Field还获得了分期归属的服务类股权激励(790万股)以及绑定市值门槛的市场奖励股(1125万股),这些激励将根据公司市值是否达到150亿、200亿、250亿美元依次解锁。完全稀释后,Figma IPO时估值约为180亿美元,但市场普遍认为其短期估值区间应在190亿至230亿美元之间。
这不仅体现了Field的个人财富增长轨迹,也反映出Figma在商业模式、用户增长与营收能力方面的高度资本化预期。
四、Figma的增长机遇与潜在风险
主要机遇:
- 行业红利: 协作型设计与团队工具市场持续扩张,企业对SaaS产品投入意愿增强。
- AI赋能: Figma正积极集成生成式AI,推动功能 adoption rate 从21%提升至51%。
- 产品延展性: 从设计平台走向全方位企业协作生态,瞄准470亿美元市场空间。
- 网络效应: 平台标准化程度越高,协作粘性越强,形成路径依赖。
- 抗周期性强: 在宏观经济放缓中仍具刚性需求,切换成本高。
核心风险:
- 高估值泡沫: 当前为预期营收的20倍以上,存在被多重压缩的风险。
- 竞争格局: 面对Adobe、微软及AI原生初创的持续追击。
- 财务压力: 重AI投资期或将短期拖累毛利率表现。
- 治理结构单一: Dylan Field控制超73%的投票权,或引发治理争议。
- 企业预算波动: 若全球经济进一步收缩,企业软件采购预算或受限。
五、为何Figma押注比特币与区块链?
Figma并非加密行业的原生企业,但它却以一种审慎且前瞻的方式,成为首批将比特币资产纳入IPO前结构的大型科技公司之一。
公司在向美国证交会提交的S-1文件中披露,已购入约7000万美元的比特币ETF,并通过董事会批准的方式保留了额外3000万美元的购买授权,目前暂以USDC形式存放。这种方式确保了加密资产配置的合法合规,同时避免引发监管不确定性和市场波动性担忧。
而Dylan Field本人对Web3与数字资产的热情由来已久。2021年,他曾以750万美元出售其持有的CryptoPunk头像NFT,创下当时该系列的历史成交纪录。他不仅公开支持以太坊生态的发展,也曾针对加密能源效率发表过评论,主张挖矿应该服务于绿色能源基础设施。
Field对NFT与Web3的亲近,很可能推动Figma尝试拓展其产品模型,例如探索代币化股份、可编程治理结构、Web3原生协作协议等创新方向。公司已取得“区块链普通股”发行资格,也许只是第一步。
在AI与Web3叙事逐渐交汇之际,Figma的加密资产试水不仅是资产配置上的“对冲”,更可能代表硅谷一类科技公司开始主动接触下一轮企业基础设施革新的信号。
结语:Figma的双重战略与未来想象空间
Figma此次IPO的成功不仅来自其产品的强大协作能力与广泛市场适配性,更源于其创始团队对未来科技趋势的精准押注。从浏览器协作工具的开创者,到人工智能与比特币资产配置的先行者,Figma正站在Web2与Web3交汇口,为科技企业如何走向开放金融与链上协作提供新的样本。
在接下来的五年里,Figma或将不再只是“对标Adobe”的设计工具平台,而是成长为引领下一代数字组织形态的“超级应用层”。这一切,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