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稳定币条例即将实施 市场波澜暗涌

随着香港稳定币条例即将于8月1日正式生效,整个香港金融市场都开始躁动起来。尽管相比美国引发的加密浪潮,香港的影响显得低调,但在资本市场上,稳定币带来的热情却罕见地高涨,投资者和上市公司纷纷押注这一新兴赛道,市场暗流涌动,机遇与挑战并存。

 

立法“抢跑”引爆市场热情

 

今年5月21日,香港立法会以三读通过了稳定币条例草案,这一举措被视为香港在全球加密监管竞赛中的“抢跑”之举。与美国尚在参议院审议的稳定币法案相比,香港的快速立法展现了其希望成为数字资产监管先行者的决心。

 

条例内容包括牌照制、100%全额储备要求、2500万港元实缴股本、反洗钱规定等,基本对标全球主流监管标准。尽管如此,市场对香港能否凭借此举真正打开加密市场仍存在分歧。

 

加密市场的悲观与资本市场的狂热形成鲜明对比

 

业内许多加密货币投资者和从业者对香港稳定币政策持谨慎甚至悲观看法,认为香港加密生态规模有限,难以与美国或新加坡等成熟市场竞争,最终不过是美元稳定币的配角。然而,资本市场的表现却截然不同。

 

自法规通过以来,港股中与稳定币相关的板块股价暴涨,多个股票翻倍甚至数倍增长。投资者热情高涨,企业积极增资扩张,传统券商和科技公司纷纷宣布布局稳定币相关业务,令稳定币的市场叙事愈发浓烈。

 

监管高层发声给市场泼冷水

 

就在市场一片火热之际,香港金融管理局总裁余伟文发布文章《行稳致远的稳定币》,试图为过热的市场降温。余伟文指出,目前稳定币市场存在概念过度膨胀甚至泡沫风险,未来获批牌照的数量将非常有限,预计初期只会批准个位数的发行机构。

 

此外,金管局正加紧完善反洗钱指引,强化监管要求,防止稳定币被用于非法资金流转。监管层对市场的态度趋于审慎,强调稳定币发行需建立真实应用场景与完善风险控制,避免“为牌照而牌照”的现象。

 

稳定币热潮下的股票市场风云

 

资本市场的“稳定币故事”可谓引人入胜。国泰君安国际6月获批虚拟资产牌照后股价暴涨近200%,全年累计涨幅超4倍;金涌投资宣布战略合作消息后股价一日飙升超530%;中国三三传媒披露稳定币牌照申请筹备,股价短期大涨70%,年内累计涨幅近15倍。

 

不仅新晋企业受益,欧科云链、云锋金融、易鑫集团、新火科技控股、OSL集团等老牌概念股也纷纷大幅上涨,A股中的数字人民币相关企业亦被带动,掀起一波“稳定币热”。

 

多家企业争相申请牌照 但审批严格不容乐观

 

据财新报道,已有五六十家企业表达了申请香港稳定币牌照的意愿,涵盖内地央企、金融机构及互联网巨头。然而,金管局强调多数申请仍处于概念阶段,缺乏实际应用落地,且许多企业缺乏发行技术和风险管理能力。

 

因此,初期发牌将极为谨慎,仅向具备技术实力、应用场景和风险管控能力的企业发放牌照。审批流程也将采取邀请制,与申请者预先沟通确定基本资质,避免盲目涌入。

 

稳定币沙盒试点参与者优势明显

 

香港金管局早在去年启动了稳定币沙盒测试,京东币链科技、圆币创新科技、渣打联合体等机构入选。尽管进入沙盒不等同于必获牌照,但这些先行试点机构积累了丰富的监管配合经验和实际运营能力,因而在后续牌照审批中更具竞争力。

 

牌照申请重点聚焦三大能力

 

金管局对申请者主要考察三方面:

 

1. 技术实现能力:具备稳定币发行所需的核心技术和安全保障。

 

2. 实际应用场景:拥有具体、可行的业务落地方案。

 

3. 风险控制能力:特别是反洗钱和合规管理体系的健全性。

 

具备跨境金融业务基础和完备风控体系的大型企业更有优势,而中小型企业则面临较大挑战,申请成功率偏低。

 

市场热情难消 叙事仍在持续发酵

 

尽管监管呼吁冷静,但稳定币的资本热度短期难降。美国稳定币市场因“天才法案”通过持续活跃,Circle等机构创新不断,叠加加密市场整体情绪回暖与预期降息,稳定币叙事势头强劲,波及香港市场。

 

同时,香港关于离岸人民币稳定币的讨论愈发活跃,国家金融智库、券商及地方政府等多方关注其必要性和可行性,推动未来数字人民币和离岸金融市场的融合发展,为行业带来更大想象空间。

 

稳定币产业链逐步完善 盈利前景显著

 

对发行人而言,稳定币可显著降低交易成本,提升业务竞争力;支付服务提供商借此拓展数字资产市场,逐步迈向全球金融基础设施;交易平台和托管机构也在积极布局,准备分享行业红利。

 

资本市场亦热情高涨,多家公司宣布配股融资计划,融资金额高达数十亿港元,显示市场对稳定币产业链盈利能力的高度期待。

 

结语 投资者需保持理性审慎

 

稳定币热潮无疑为香港资本市场注入强劲活力,但行业仍处发展初期,牌照门槛高,持续合规费用不菲,商业模式能否兑现仍待观察。部分企业借热点炒作难免遭遇洗牌,唯有具备真实实力与长远规划的机构方能走得更稳更远。

 

对于关注港股的投资者来说,在追逐行情的同时,更应关注背后的技术能力、应用落地和风险管理,避免盲目跟风,理性审慎方为长久之道。


Powered By ouyi-url.com

Copyright ouyi-url.com.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