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美国股市掀起了一股奇特的风潮:越来越多上市公司热衷于将大量比特币纳入资产负债表,打造成所谓的“比特币金库”。这不仅改变了传统企业的财务结构,也催生了复杂的资本市场运作模式和交易逻辑。
其背后的基本逻辑很简单——市场愿意为价值一美元的加密货币支付两美元的溢价。换言之,手握大量比特币的持有者,若能通过并购或合并入一家上市公司,不仅能获得资本市场的溢价估值,还能以更高的价格变现资产。这种现象带来了许多值得关注的新动态:
第一,持有大量加密货币的个人或机构需要依托上市公司这一“壳资源”,这就形成了一个全新的市场需求。
特别是一些主营业务稀少、发展停滞的中小型上市公司,因其现有业务价值不高,极易被用作“空壳”并购载体,迅速转型为纯粹的比特币持有平台。举例来说,如果你拥有1亿美元比特币,通过合并一家上市公司,这笔资产的市场估值可翻倍至2亿美元。即使这家上市公司除了上市资格外无任何其他资产,持币方仍可能愿意支付高额溢价购买其股份。
第二,在传统的比特币买卖市场中出售资产,收益远低于通过资本市场打包上市的价格。
比如你持有1000个比特币,按市场价格出售只能获得约1.18亿美元,而如果以“比特币金库公司”的形式上市,估值可能达到2.36亿美元,几乎高出一倍。这使得资本市场的溢价成为比特币持有者争相追逐的“黄金通道”。
然而,这种现象也带来一些操作上的“怪现象”——传统并购流程效率低下且成本高昂。为何比特币持有者非得去找那些业务早已停滞甚至破产的公司,通过繁琐谈判接管后再重新打造加密资产公司?原因之一是缺少专门提供“上市壳”资源的金融机构。
在这方面,投资银行已开始介入。以 Cantor Fitzgerald 为例,这家全球知名的金融服务公司,不仅经营常规的SPAC(特殊目的收购公司)业务,还专门推出以比特币资产为核心的上市载体。2025年4月,旗下 Cantor Equity Partners Inc宣布与Bitfinex/Tether及SoftBank达成合作,将巨额比特币资产打包上市,形成名为Twenty One Capital Inc的比特币金库公司,股价相较比特币本身价值溢价约200%,彰显资本市场对这种资产包装的热情。
最新消息显示,Bitcoin Standard Treasury Company(BSTR)也与 Cantor Equity Partners I Inc 完成了合并,BSTR一举拥有超过3万枚比特币,成为美国第四大公开比特币金库。合并交易伴随15亿美元PIPE(私募投资公开发行)融资,将进一步巩固其市场地位。通过上市,BSTR的比特币价值远超直接市场交易价格,Cantor Fitzgerald通过这类交易也从中收获丰厚回报。
这一切凸显了第二个重要现象:拥有大量加密货币的投资者更倾向于将资产转化为股票,而非直接卖给加密货币市场的买家。
上市股票作为资本市场的交易工具,拥有更高的流动性和估值溢价,这使得比特币持有者能够以“股票”形式获取超出币价的收益。而这也带来了竞争——市场上多个大型比特币资金池公司纷纷通过SPAC上市,争夺投资者资金。
这一商业模式是否可持续?从长远看,当所有比特币大户都试图通过建立比特币金库公司实现资产溢价,现有公司之间的竞争将不可避免地导致兼并重组,低估值公司将被高估值公司收购,形成资本市场的优胜劣汰。与此同时,中小投资者仍将通过出售给这些大资金池来参与市场。
不过,这种股价溢价并非始终稳固。以BSTR为例,尽管拥有3万枚比特币,但其SPAC交易价格目前仅有约39%的溢价,远低于预期的100%以上,显示市场对这一模式的热情可能开始趋于饱和或谨慎。
Meme币现象揭示加密市场的另类金融创新
除了比特币金库现象,近年来Meme币的兴起同样引人关注。传统金融产品设计复杂,需要通过精密的套利机制确保交易工具价格与标的资产保持同步。例如,设计一个反映美国房价的金融工具,需要明确标的范围、价格采集和结算机制等多重环节,过程繁复。
而Meme币的创新在于抛弃了所有复杂机制,单凭名称和社区“氛围”赋予其价值。你只需宣称某币代表某事物,例如“HomePriceToken”反映房价,社区成员即以此为依据买卖该代币,价格波动纯粹由共识与情绪驱动。这一“基于共识即价值”的模式扩展了金融化的边界,从传统资产延伸到文化现象、流行语甚至社会事件。
年轻一代,尤其是Z世代和Alpha世代,正积极参与这种基于流行语的Meme币投资。他们的投资动机并非基于传统的价值判断,而是对流行文化和社交网络热度的追逐。某个流行词语被广泛使用,其对应的币价往往应声上涨,形成独特的“注意力经济”。
然而,研究显示,绝大多数Meme币的涨跌往往伴随着市场操纵手段,如洗盘交易和人为制造流动性假象。大量高收益Meme币存在拉高出货、跑路的风险,投资者利益受损时有发生。只有极少部分Meme币没有明显操纵迹象,剩余大多数都处于人为操作之下。
结语
美国股市掀起的“比特币金库”热潮,折射出资本市场对加密资产创新模式的狂热追逐。借助SPAC和上市公司载体,比特币持有者获得了前所未有的估值溢价,但这种模式的持续性和风险值得警惕。与此同时,Meme币的兴起则展示了加密领域金融创新的另一面——以社区共识为基础的“氛围经济”,其背后充斥着操纵与风险。
无论是比特币金库还是Meme币,投资者都需保持理性,深入理解资产价值与市场机制,谨防追风和盲目跟从。监管机构和市场参与者同样面临挑战,如何在促进创新与防范风险之间找到平衡,是未来金融市场不可回避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