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币的隐忧与美国金融体系面临的新挑战

上周得知摩根大通正在考虑以客户持有的加密货币作为贷款抵押品,我的心情颇为复杂。尽管我们都知道,加密资产终将渗透进传统金融和实体经济,但这一步骤带来的风险不容小觑。

 

以比特币为例,自2020年以来,其价格波动幅度几乎是主要股指的四倍。它不仅极端波动,还被多次关联到非法活动,包括恐怖主义融资。令人忧虑的是,尽管如此,比特币及其他加密资产背后拥有强大的政治游说力量,这几乎使它们获得了“政策庇护”。

 

近年来,加密货币相关政治行动委员会大手笔资助政客,横跨两党。这股政治力量推动下,近期通过了《Genius法案》,这部立法为稳定币及其它加密资产的更广泛应用铺平道路,预计未来将出台更多相关法规。然而,我认为,这场金融创新的浪潮,极可能成为美国下一场金融危机的引爆点,也将加剧社会的政治极化和不稳定。

 

回顾2000年前后,场外衍生品市场的倡导者曾请求监管机构“给予适当监管”,以促进金融创新。结果导致信用违约掉期市场在监管缺失中暴涨七倍,成为2008年金融危机的导火索之一。如今,历史的阴影再次浮现。

 

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预计,未来几年稳定币市场规模将从约2000亿美元激增至2万亿美元,深入贷款承销、国债交易等多领域。这种规模的膨胀若监管不到位,势必带来系统性风险。

 

正如参议院银行委员会的民主党资深成员伊丽莎白·沃伦所言:“我们曾见过类似的故事。游说者请求监管,目的在于让政府给他们的产品盖上‘安全投资’的金色印章。”而政客们在两党共识的推动下,往往松绑监管,放任风险积累。

 

事实上,美国自克林顿时期开始的金融放松管制,削弱了银行和证券市场的防火墙,催生了2008年的危机。近年来对地区银行监管的弱化又为2023年银行倒闭埋下伏笔。而如今的《Genius法案》又沿袭了同样的思路,尽管包括弗吉尼亚州参议员马克·华纳和纽约州的柯斯滕·吉利布兰德等有影响力人物支持,背后的风险不容忽视。

 

这让我尤为忧虑,有四大方面尤其令人警惕:

 

第一,稳定币的所谓“一对一美元支持”并不意味着风险降低。

 

市场波动性不会因此消失。比特币及其衍生品往往表现为“高贝塔”资产——与股市高度相关,且波动幅度更大。富达最新报告显示,比特币的三年滚动贝塔高达2.6,意味着它的价格涨跌幅度是标普指数的2.6倍。稳定币表面稳定,背后涉及的加密资产却极其动荡,这种组合可能放大市场整体的波动风险。

 

第二,当前经济和货币政策环境极不稳定,推行金融“创新”极易火上浇油。

 

设想美联储为抑制通胀大幅加息,股市和加密市场遭遇暴跌。持有大量加密资产的金融机构和影子银行体系将陷入困境,信贷市场可能迅速冻结,类似2008年的信贷紧缩风险正在逼近。

 

第三,稳定币公司在市场低迷时可能被迫抛售大量美国国债以应对赎回压力。

 

例如,Tether持有的国债规模超过德国政府,这些机构为满足赎回需求,在市场疲软时抛售资产,可能引发国债价格暴跌、收益率飙升,进而推高政府借贷成本,形成连锁反应,最终由普通纳税人买单救助投机者。

 

第四,金融危机的社会与政治后果日益严峻。

 

20世纪90年代克林顿政府推动的金融监管松绑,间接促成了2008年危机,并削弱了民主党在工薪阶层中的支持,为特朗普崛起埋下伏笔。如今,特朗普及其支持者大力推动加密货币,加剧了下一场金融混乱的风险。在金融混乱背景下,公众对主流政治的信任继续下滑,而政府的危机应对能力却日益减弱。

 

这不仅是金融风险问题,更是政治和社会稳定的潜在威胁。加密货币及稳定币虽被包装成创新和自由的象征,但若监管失控,它们可能成为新一轮金融风暴的导火索。

 

展望未来,监管者必须警醒。

 

不能仅凭“创新”的幌子放松监管,更不能被政治游说所左右。对加密资产的风险认知必须与传统金融市场同等严谨。加强透明度、风险监控和资本要求,防止过度杠杆和市场操纵,是避免系统性风险爆发的关键。

 

普通投资者也应提高风险意识,勿盲目跟风炒作。政府和社会应共同推动金融教育,强化对加密资产的理性认知。

 

总之,稳定币与加密货币若缺乏严格监管与有效风险管理,将成为美国金融体系的隐形炸弹。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放任风险积累终将付出惨重代价。唯有警惕、防范并审慎推动金融创新,才能保障经济与社会的长期稳定与繁荣。


Powered By ouyi-url.com

Copyright ouyi-url.com.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