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币化资产引领全球资本市场新变革

在2025年,代币化已不再是一个前沿概念,而是正在迅速成为资本市场基础设施演进的核心动力。现实世界资产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迁移至链上,标志着一场全新的资本流通模式转型正席卷金融行业。

 

近十年前,摩根大通在内部试验资产代币化系统的设计。当时,这种尝试被许多人视为激进的技术乌托邦,甚至是“不切实际”的幻想。然而如今,这一曾经的前沿实验,正在从假设走向全球范围的实践,催生出新的金融生态。

 

在过去两年内,现实世界资产(Real World Assets, RWA)代币化的总规模已经超过240亿美元,相较2023年初增长三倍以上。这些资产被部署在公共区块链上,得到了全球各大金融机构的广泛参与,包括贝莱德、摩根大通、西门子以及富兰克林邓普顿等近200家大型企业和机构。与此同时,金融科技公司不再满足于传统金融“接口”的角色,而是亲自构建基础架构,推动“链上结算”的成为新标准。

 

Robinhood的战略转型:从交易平台到基础设施操盘手

 

近期,Robinhood宣布推出股票代币(Stock Tokens),并将在以太坊二层网络Arbitrum上进行部署。这项举措不仅是产品创新,更反映出其战略定位的重大转变——从金融产品分销者演变为金融基础设施的所有者。

 

Robinhood计划推出“Robinhood链”,这是一个由Arbitrum支持的区块链网络,专为24小时无间断的全球资产交易优化。其首席执行官弗拉德·特内夫直言,Robinhood将通过区块链彻底重塑资本市场,使用户无需中介、随时随地进行全球资产交易。这不仅是一次用户体验的升级,更是Robinhood试图摆脱对传统清算和托管体系依赖的重要一步。

 

通过控制自己的链,Robinhood得以规避高昂的清算成本、冗长的T+2结算周期,以及对交易所与中央托管方的结构性依赖。这种垂直整合的趋势,预示着平台正试图从“应用层”跃升至“协议层”,实现更高层次的利润捕获与市场控制。

 

区块链引发的“资本引力井”:全球流动性向链上集中

 

随着代币化资产逐渐积聚规模,全球金融市场正出现一种新的“引力井”现象——资本、流动性和价值发现机制正逐步迁移至链上轨道。牛顿若活在当代华尔街,也许会提出一条新的“金融物理学”定律:

 

“资产最终会流向最少摩擦、最大效益的轨道,除非被监管力量强行干预。”

 

具体而言,资产会倾向流入具备以下三种特征的环境:

 

1. 高流动性:全天候(24/7)交易,全球可访问,低延迟执行。

 

2. 低成本结构:无需依赖多级中介机构,减少冗余手续费。

 

3. 最优估值机制:支持开放透明的价格发现与市场接入。

 

区块链天然具备这些属性,成为下一代金融基础设施的优选目标。这并非纸上谈兵:Figure已经完成超过410亿美元的链上RWA交易;Ondo发行了逾10亿美元的代币化美国国债,并正计划将超1000只股票代币化推向链上。这些举措显示,资产代币化正处于由边缘向主流渗透的拐点。

 

去中介的金融生态:谁将主导新基础设施?

 

代币化金融的核心不在于构建“新银行”,而是构建“新轨道”。这正是金融科技企业和区块链项目纷纷打造专属链(如Base、Ondo链、Robinhood链)的根本逻辑所在。拥有基础设施的那一方,将掌控排序器(Sequencer),也就掌握了经济权——不再受限于外部平台获取流动性、支付费用,而是在自身平台上直接收取交易差价、托管费与执行佣金。

 

从前,平台往往依赖证券借贷、清算公司或存托银行来获取收入,如今,这些角色正在被智能合约所替代。未来,一个钱包应用就可以成为新的全球资本市场入口,集成资产发行、交易、清算、结算与治理功能。

 

企业机构链上化:不是试验,而是新常态

 

这种趋势并不仅限于金融科技公司。一些全球最具系统性重要性的金融机构也已开始在链上进行原生发行和清算。贝莱德的BUIDL基金短短六周内资产规模突破3.75亿美元,且其股息通过USDC在以太坊上原生发放。摩根大通则在私有以太坊分叉链上完成了大规模日内回购交易的自动结算。

 

西门子、法国兴业银行等老牌企业也在链上发行债券,绕开传统投行与结算流程。它们看重的是区块链提供的即时结算能力、全球分销通道,以及智能合约带来的合规与透明度。

 

我们有了通行证,但还没有所有权

 

目前大多数代币化资产的权利仍受限于链下结构。虽然投资者可以交易这些资产,但并不真正拥有治理权、投票权或清算权。这些权利仍被托管于特殊目的实体、传统托管机构或过户代理处。这使得所谓“所有权”仍是名义上的。

 

未来十年,围绕“链上资产是否赋予真正所有权”这一问题的博弈,将成为代币化发展关键战场之一。投资者将开始要求不只是价格发现和可转让性,更希望获得完整的权利归属和治理权利。

 

代币化的“ETF时刻”即将到来

 

类似ETF的早期发展轨迹,代币化也正接近一个关键“临界点”。以下几种情境中的任意一种实现,都可能标志着代币化资产进入主流金融体系:

 

- 链上股票日交易量突破10亿美元;

 

- 代币化资产管理规模超过1000亿美元;

 

- 顶级上市公司在链上交易量超过其本土交易所;

 

- 首次全球IPO直接在链上完成发行。

 

当前链上股票的月均交易量大约为3亿美元,仍处于早期,但增长趋势显著。Robinhood与Ondo等新平台的推进,可能加速这一进程。

 

结语:结构性变革正在展开

 

我们正站在资本市场架构全面重塑的门槛上。链上基础设施不仅提供了一条更高效的轨道,更重新定义了“所有权”、“流动性”与“金融自由度”的内涵。

 

代币化不是一个短期风潮,而是一次深层次的技术与制度转型。其终极目标,是使资本市场成为一个全天候、全球化、开放性的平台。这不仅会改变金融科技公司的商业模式,更将重塑全球投资者与发行方之间的关系。

 

轨道已就绪,资本已开始流入,代币化的引力井已然形成。未来十年,真正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Powered By ouyi-url.com

Copyright ouyi-url.com.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