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股市为何愿意为价值一美元的加密货币支付两美元

当前美国股市展现出一个颇为奇特的现象:市场愿意用两美元的股票估值去购买价值一美元的加密货币资产。具体来说,如果一家小型上市公司持有价值一亿美元的比特币、以太坊或其他数字货币,它的市值往往会超过两亿美元。这种现象最早由MicroStrategy(现已更名为Strategy)开创,这家公司持有约700亿美元的比特币,市值达到1380亿美元。如今,许多其他小公司纷纷效仿这一模式,且似乎取得了一定成功。

 

这引出了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为什么市场愿意为这些加密资产支付远超其账面价值的溢价?对此,主要有三种解释。

 

首先,公司持有的比特币价值超过个人持有的同类资产,因为企业可以运用这些数字资产进行更多操作,如教育投资者、进行借贷、加杠杆、质押或代币化等。这些操作赋予了加密资产额外的商业价值,从业务角度看,这种溢价是合理的。

 

其次,市场上存在大量机构投资者渴望持有比特币敞口,但他们无法直接买入比特币或通过期货和ETF等常规工具获取。因此,他们选择通过这些持有大量加密货币的上市公司间接投资,这使得这类“加密金库型公司”股价出现溢价。换言之,这是一种市场结构性的供需失衡,机构投资者通过股票市场寻求合法合规的加密资产敞口。

 

第三,散户投资者往往缺乏足够的认知和分析能力,跟风购买带有“加密金库”标签的股票,不自觉地推高了这些股票的价格,形成了所谓的“梗股效应”。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公司通常强调第一种理由,声称自己不仅仅是在囤币,而是在开展多样化的业务,但这种说法并不总是令人信服。相较之下,第三种解释——“散户效应”——似乎更为现实。作者本人也曾指出,许多小型美股公司通过宣布购买大量加密货币吸引散户资金,股价因此被推高。

 

然而,更有趣的则是第二点。若机构投资者真的渴望获得比特币敞口,而Strategy是市场上少有的、容易买到的渠道,他们甘愿为其股票支付高达100%的溢价似乎虽荒诞却又合乎逻辑。根据彭博数据显示,Strategy的第二大股东是Capital Group,这家主打主动管理的传统基金公司持有近7%的股份。过去一年内,Strategy股价涨幅达到175%,远超同期标普500指数13%的涨幅。

 

为什么资本巨头不直接买比特币,而是选择购买溢价的Strategy股票呢?正如著名空头Jim Chanos质疑的那样,这看似荒谬。但事实可能是,这些机构投资者实际上想买比特币,却受限于基金投资政策。例如,Capital Group旗下的Growth Fund of America基金主要投资股票,并不允许持有比特币或比特币ETF。作为只投股票的长期基金经理,买Strategy成为了他们获取比特币敞口的唯一实际选择。

 

因此,Strategy股票的高溢价可能反映出一个现实预期:机构投资者想买“股票形式的比特币”,而市场上的供给远远不足。另一种相关观点认为,指数基金无论溢价多高,都将被动买入Strategy股票。根据报道,Strategy的最大股东其实是资产管理巨头Vanguard(先锋集团)。

 

尽管Vanguard高层对加密资产持批判态度,认为其属于不成熟且高度投机的资产类别,可能对投资组合带来严重风险,但讽刺的是,这家管理着十万亿美元资产的巨头却成为了Strategy最大股东,持有超过2000万股,占A类普通股近8%。这些股票分布在Vanguard旗下数十只基金中,涵盖多种指数产品,尽管Strategy还未纳入标普500指数。

 

如果Strategy成功进入指数,其股票需求和热度只会进一步提升。作者坦言,虽然经常调侃类似“加密金库公司”的炒作现象,但市场走势往往与个人判断无关。作为普通投资者,选择被动投资指数基金,接受市场整体回报,或许是更稳妥的策略。

 

回顾过去,2005年的“市场组合”主要由股票和债券构成;而到2025年,加密货币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部分。现在,投资者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接触加密资产,包括直接买币、购买ETF,甚至通过创业项目获取加密指数敞口。但最简单、最省心的方式,仍是购买包含这些“加密金库公司”的美国股市指数基金。

 

或许你并不希望自己的指数基金中包含加密资产,Vanguard也可能持批判态度,但指数基金的本质是“买市场想买的,而不是你想买的”。无论是散户还是基金经理,都难以抗拒这一趋势。市场如今的声音明确:它想要加密货币。


Powered By ouyi-url.com

Copyright ouyi-url.com.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