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比特币价格突破12万美元,加密行业正重回全球资本市场的聚光灯下。在这一轮由宏观环境变化与政策放宽共同驱动的热潮中,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加密资产管理公司之一——Grayscale悄然提交了IPO申请,开启其与华尔街深度融合的新篇章。
本周一,Grayscale宣布已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递交首次公开募股(IPO)注册声明。这一消息虽然低调发布,但在业内引发巨大反响。尽管Grayscale尚未披露将出售多少股份或其发行价格区间,但此次申请标志着继Circle和Coinbase之后,又一加密行业核心企业准备登陆美股主板。
这一节点的选择并非巧合。比特币价格刚刚创下12.2万美元的历史新高,而美国政治风向也正在发生变化。在特朗普政府推动的“加密友好”监管框架逐步成形的背景下,Grayscale的IPO不仅是企业层面的资本战略,更被视为宏观政策转向的直接成果。
回顾Grayscale近年来的监管轨迹,不难发现它与SEC之间的关系一度极为紧张。在拜登执政时期,SEC曾拒绝其将旗舰产品比特币信托基金(GBTC)转换为现货ETF的申请。Grayscale不服,将SEC告上法庭,最终在2023年胜诉,为2024年比特币现货ETF的大规模放行铺平了道路。如今,其GBTC已成为全球资产规模最大的比特币ETF之一,管理资产高达217亿美元。
此次Grayscale申请IPO,既是其作为机构资管平台迈向更高透明度与规范化运营的重要标志,也意味着美国资本市场对加密资产的接受度正在迅速提升。在ETF市场打开之后,IPO上市成为加密行业“正名化”进程中的下一步关键环节。
Grayscale并非孤军奋战。过去几周,包括Winklevoss兄弟创办的加密交易平台Gemini,以及由Peter Thiel支持的交易所Bullish也陆续提交了IPO申请。一场由政策放松触发的上市潮正在悄然掀起,表明资本市场对加密企业价值认知正在发生根本性改变。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轮IPO热潮并不仅限于企业自身的发展需求,也与美国政府近期的政策调整密切相关。5月,美国劳工部正式撤销了2022年发布的关于退休账户限制加密资产配置的保守指导,意味着美国公民在401(k)等退休账户中购买加密代币的障碍正在被移除。这一变化代表了官方对加密资产作为长期配置工具的认可,也将为整个市场注入持续性资金流。
与此同时,美国国会也在加速完善数字资产相关的立法基础。本周被定为“加密周”(Crypto Week),国会计划审议包括CLARITY法案、GENIUS法案在内的三项重要法案。这些法案旨在为加密资产确立更清晰的分类、合规与监管框架,被广泛视为奠定美国加密金融基础设施的制度支柱。正如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主席French Hill所言,这些法案的通过将是“美国重塑金融未来的里程碑时刻”。
放眼全球,Grayscale的IPO若顺利进行,不仅将进一步提升其行业地位,也可能成为引导全球加密企业寻求资本市场路径的风向标。在Circle、Coinbase之后,Grayscale的上市将形成“资产管理-交易平台-支付清算”三大加密基础设施企业的美股矩阵,标志着美国产业资本全面进军Web3赛道的决心。
而在技术层面,比特币与以太坊正分别引领不同方向的制度建设和资产创新。比特币逐步成为数字黄金与宏观对冲资产的代表,而Grayscale正是这种价值叙事的最大受益者之一。此次IPO也可能进一步巩固比特币ETF的市场份额,并吸引更多机构投资者配置比特币资产。
总体来看,Grayscale的IPO计划远不止是一家公司的资本动作。它是比特币走向主流、美国监管政策转型、机构投资逻辑改变,以及全球金融基础设施重构的交汇点。在这个多重力量交织的“比特币冲顶时刻”,每一个结构性进展都可能深刻影响整个行业未来的走向。
Grayscale的低调出击,是加密资产正走向“合法性、规范化与机构化”的鲜明信号。真正的牛市,从来不是靠短期情绪堆叠,而是由制度、技术与资本共同塑造的新秩序稳步推动。比特币涨至12万美元,不过是这场结构性变革的序曲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