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稳定币作为加密货币世界的重要创新,一再被讨论为挑战美元霸权的关键力量。此前我们探讨过稳定币作为美元霸权的双刃剑角色,既强化了美元的国际地位,又带来了潜在的绕行风险。本文将更深入剖析美元霸权的运作核心——尤其是CHIPS系统的关键作用——并阐述稳定币如何通过新兴技术路径绕过美元霸权的传统枷锁,正在重塑全球金融格局。
美元霸权的隐藏通道
要理解美元霸权的实际运作,首先要看到美元如何成为全球贸易和金融交易中的“必经之路”。举个例子:假设一家泰国公司需向阿根廷公司支付价值约80万美元的货款。乍看之下,这笔跨国交易并不直接涉及美国,毕竟是两家南美和东南亚的企业、两种本地货币。
然而,现实却极为复杂。泰铢和阿根廷比索之间几乎没有直接的外汇市场,即便存在,汇率差价极高,通常达到15%左右。于是,泰国公司不得不采用“中转美元”的方案:先将泰铢兑换成美元,再将美元兑换成比索。这样一来,美元作为全球储备货币和交易媒介的角色被进一步强化,美元霸权的通道自然得以打开。
这一切背后,依赖于两个关键的金融基础设施:SWIFT和CHIPS。
- SWIFT 是全球银行间金融通讯网络,它类似银行间的“WhatsApp”,通过标准化代码和加密信息,实现跨境资金指令的传递。SWIFT连接了200多个国家和超过1.1万家金融机构,确保交易消息准确传达。
- 但值得注意的是,SWIFT只是信息的传递者,钱的实际流动发生在哪里呢?这就引出了美元霸权的“心脏”——CHIPS(Clearing House Interbank Payments System),即纽约清算所银行间支付系统。
CHIPS处理着全球95%以上的美元跨境银行间支付和外汇结算。无论是一笔从德国到日本的美元支付,还是从泰国到阿根廷的美元兑换,最终的资金结算都必须通过纽约CHIPS系统完成。
这就好比全球的美元交易都是“筹码”在不同赌场间流转,但最终所有筹码必须回到纽约的唯一收银台兑现。CHIPS,正是这个全球美元赌场中不可替代的“收银台”。
CHIPS的无声掌控力
在美元霸权体系中,SWIFT是信息传递的“喉舌”,而CHIPS才是真正控制资金流向的“心脏”。但令人惊讶的是,CHIPS几乎鲜有人提及。
为什么CHIPS的威力更大?因为对SWIFT的限制意味着你可能失去通讯渠道,但仍可用其他方式转账;而一旦被切断CHIPS服务,意味着你的美元资金被冻结,无论你如何尝试,无法动用美元资产。
CHIPS系统每天处理约1.8万亿美元交易,利用多边净额结算技术,平均每投入1美元资金能支持25美元的结算价值(官方数据)。掌控CHIPS的41家会员银行主导全球美元流动,美国财政部随时可根据政治需要将特定实体排除在系统之外。
值得注意的案例是2018年土耳其国有银行Halkbank的遭遇。美国并未对其实施明确制裁,却通过CHIPS延迟清算时间,从原本1天延长到2-3周,实质上使土耳其企业美元交易陷入瘫痪,演变成无声的金融制裁。
正如中国经济学家黄奇帆所言,将中国银行等重要金融机构踢出CHIPS,犹如对中国释放了一颗“金融核弹”,极易引发系统性风险,而美国自身损失有限。这种手段灵活且高效,成为美国在金融博弈中首选的隐秘武器。
稳定币如何绕过美元霸权?
面对美国控制的传统美元清算体系,其他国家如中国试图突破,建设了CIPS(跨境银行间支付系统),集通讯、清算、结算于一体,支持数字人民币跨境交易。虽然CIPS技术先进,运营时间长,但仍面临两大难题:
1. 流动性不足:美元与欧元市场日交易额高达6万亿美元,点差极低;相比之下,人民币相关货币交易量小,点差更高,市场深度和流动性远不及美元市场。
2. 汇率机制不完善:部分汇率受到行政干预,与市场定价偏离较大,缺乏完善的市场化定价机制。
然而,在传统金融管道之外,稳定币作为加密世界的“飞行器”,彻底绕开了CHIPS的控制。
稳定币交易基于区块链技术,采用钱包对钱包的点对点支付,省去了传统清算所和中介机构。由于交易透明且分布式,没有中心化清算系统可以冻结或控制资金流动。相比CHIPS只能在工作日运作18.5小时,稳定币实现全天候7×24小时清算。
更重要的是,稳定币创造了去中心化的流动性市场。即便在传统货币交易市场极为稀缺的地区,如拉各斯,用户也能找到USDT/奈拉的点对点交易市场。市场深度不再由中央银行制造,而是由全球需求自发形成。
法币依赖的逐步瓦解与企业稳定币的崛起
批评者指出,稳定币最大的瓶颈仍是“最后一英里”——用户最终还是要通过银行体系将稳定币兑换成现实货币,才能满足日常消费需求。
但这一局面正在被彻底改变。美国正在通过GENIUS法案等立法推动稳定币合法化和主流化,亚马逊、沃尔玛、苹果等企业正准备发行各自的企业稳定币。这些企业级稳定币将把支付、工资、购物和订阅服务等全部数字化,构建一个无需传统银行参与的完整经济体系。
想象一下2027年:早上用iUSD买咖啡,中午用Amazon USD购物,下午收到企业稳定币工资,晚上用USDC支付房租,全程不需接触传统法币或银行。沃尔玛甚至通过稳定币支付提供折扣,推动整个零售行业转型。墨西哥工人用企业稳定币收款,跨境汇款成本和时间大幅降低。
企业间的供应链也将逐渐迁移至稳定币支付体系,形成一个独立于传统金融系统的“平行宇宙”,彻底削弱美元清算体系的权威。
美元霸权的内忧与外患
美国当前面临稳定币带来的两难局面:
- 若打压稳定币创新,风险是技术和资本外流,其他国家及去中心化项目可能趁虚而入,推动美元去中心化。
- 若接受并拥抱稳定币,则CHIPS的核心地位将逐渐边缘化,美国的金融监控与制裁能力也将削弱。
同时,试图控制稳定币的努力可能刺激去中心化项目转入地下,加速全球范围的去美元化进程。
这让人想起19世纪末大英帝国面临的困境:开放贸易带来伦敦金融繁荣,却最终埋下英镑霸权终结的伏笔。
未来金融格局的重塑
未来五年将成为金融历史上的分水岭。如果稳定币日交易额突破万亿美元大关,财富500强广泛采用稳定币支付,多个国家将稳定币纳入官方储备,传统美元主导的金融体系将遭遇不可逆转的变革。
金融网络具有强烈路径依赖效应:用户越多、流动性越好、成本越低、吸引力越大,正反馈循环形成。而CHIPS系统将陷入资金流减少的“死亡螺旋”。
结语:美元霸权的未来不是崩溃,而是被绕过
我们正见证支付方式和金融权力结构的根本重组。传统金融中心依旧高耸,CHIPS每日处理数万亿美元,但全球角落里的去中心化金融生态在迅速膨胀。
美元霸权最强盛的时刻,也可能是它最脆弱的时刻。正如历史所示,当所有交易都必须经过某节点时,绕过这个节点的动力也最强烈。金融武器化的极致,也必然催生去武器化的技术创新。
或许未来的教科书将这样描述:美元霸权从未被正面击败,而是在无数点对点交易中悄然被绕过,实现去中心化的平衡,开启新的金融篇章。
尽管美国正试图通过立法将霸权武器植入稳定币体系,例如要求冻结违法资金、强化用户身份识别,甚至迫使泰达冻结涉及伊朗的钱包资产,但随着稳定币发行主体的多元化及去中心化项目的兴起,美国对稳定币的控制力远不及对传统金融网络的掌控。
美元霸权正在面临新一轮的挑战和变革,未来的金融世界将更加开放、多极与去中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