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币化趋势全面提速 加密资产估值体系正在重塑

代币化资产的进程正在从边缘叙事走向资本市场的核心议题,而整个加密市场也将因此面临一轮深层次的价值重估。

 

曾经被视为“未来愿景”的代币化,如今已开始切入现实市场的结构底层。随着一系列重量级平台、传统金融机构以及监管机构的积极介入,代币化的落地速度超出许多投资者的预期。更重要的是,这一进程不仅在技术应用上取得突破,其背后的资本预期与制度布局也正在悄然改写加密资产的估值框架。

 

现实世界资产上链的浪潮已经启动

 

过去一个月,一系列重大事件预示着代币化正进入实质性部署阶段:

 

- Robinhood 和 Kraken 已经启动了代币化股票交易功能。Robinhood 构建在 Arbitrum 上,Kraken 则选择 Solana 作为底层架构,分别面向非美国用户测试市场接受度。

 

- Coinbase 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申请,力求成为美国首家开展代币化股票交易的平台,并明确表示代币化是其“未来战略重点”。

 

- Canton Network,一个专为股票和债券链上交易打造的新型 Layer 1 区块链网络,获得了 1.35 亿美元融资,由 DRW Capital 和 Tradeweb 领投,高盛、Citadel、DTCC 等机构参与。

 

- 拉美头部交易所 Mercado Bitcoin 宣布将在 XRP Ledger 上代币化价值 2 亿美元的现实资产。

 

- Galaxy Digital 公然宣称,代币化股票将直接挑战纽交所等传统交易所的收入模型。

 

此外,SEC 主席 Paul Atkins 的表态尤为关键——他称代币化是“真正的创新”,并表示 SEC 未来将更重在“规则制定”而非“执法打击”,这一转向为整个代币化生态注入制度信心。

 

所有信号都在表明:代币化正在从理念转向制度性基础设施建设,其进程已不可逆转。

 

为什么代币化将推动加密市场重新定价?

 

许多投资者仍将代币化视作一个远期事件,认为它“还早”。但这样的判断可能忽略了一个关键事实:即使代币化在现实资产中的渗透率仅为1%-5%,它所撬动的资本体量,已远远超过现有加密市场规模。

 

我们来重新审视市场体量:

 

- 全球 股票市场规模约为 117 万亿美元;

 

- 债券市场规模超过 140 万亿美元;

 

- 若包括商品、房地产等非标资产,代币化市场潜力可能高达 300 万亿美元以上。

 

对比之下,当前所有加密资产的总市值仅约 2.5 万亿美元,稳定币市场则不足 3000 亿美元。哪怕代币化未来五年内渗透率仅达到 2%,也相当于新增一个 6 万亿美元的链上资产池,相当于当前加密市场的两倍以上。

 

这不仅意味着巨大的资产迁移空间,也意味着:

 

- 底层区块链(如ETH、SOL)将成为新的价值承载基础;

 

- 基础设施协议(如Chainlink、LayerZero)将收割关键中间层价值;

 

- 合规代币交易平台(如Coinbase、Robinhood)将承担“新交易所”的角色;

 

- 整个加密行业的市盈率、估值模型、交易流动性预期将被系统性重估。

 

换句话说,代币化可能不是一个新“赛道”,而是一个引发全面重估的“基础变量”。

 

为什么现在就是市场开始重定价的拐点?

 

过去我们对代币化有两个误区:

 

- 要么认为它很远:需要法律、监管、技术全面配合;

 

- 要么认为它很快:像加密货币一样可以立刻开放。

 

而现实正在走向中间路线——局部试点逐步推进、有限场景高效落地、制度与技术协同演进。这种模式反而具有极强的实际可行性。

 

当前环境的几个变化尤为值得关注:

 

1. 基础设施成熟:以太坊进入proto-danksharding时代、Solana性能瓶颈逐步被解决、链上数据预言机不断优化,已能支撑部分高频交易场景。

 

2. 监管姿态转变:美国SEC开始推动规则明确化,不再“一刀切”打击代币模式。

 

3. 传统金融开始试水:Robinhood、Tradeweb、Citadel不再旁观,而是主动下注,这代表制度性资本的表态。

 

4. 链上真实应用激增:稳定币、RWA、DeFi协议开始打通资产价格、流动性与用户之间的闭环。

 

在这种“中间路线”的推动下,我们有理由相信代币化将在2025年实现1%-3%的全球渗透,并由此影响Layer 1、预言机、DEX平台等多个关键赛道的估值与资本流入路径。

 

投资代币化最直接的路径是什么?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参与代币化浪潮的最佳方式,是布局“底层基础设施的价值回收通道”。

 

一、龙头Layer 1 区块链:

 

- 以太坊(ETH):智能合约与资产发行标准的领导者;

 

- Solana(SOL):高性能链上交易平台,xStocks、Canton Network已选用;

 

- XRP Ledger(XRP):强调合规与跨境转账,拉美项目已采用其发行RWA。

 

二、关键中间层基础设施:

 

- Chainlink(LINK):去中心化预言机,支持现实资产数据接入链上;

 

- LayerZero、Wormhole 等跨链桥协议:构建多链流动性的骨干。

 

三、准传统金融转型平台:

 

- Robinhood、Coinbase、Circle:分别代表链上交易终端、合规发行商与稳定币结算商,未来可能成为“链上摩根士丹利”。

 

从配置逻辑来看,可以采用核心资产 + 协同平台的“新ETF式”组合策略,兼顾增长性与抗风险能力。

 

结语:估值重塑的窗口期正在打开

 

代币化并非突如其来的热点,而是加密行业走向“金融正统化”的战略入口。它连接的不只是资产形态的数字化,更是市场结构、金融逻辑、价值捕获路径的全面重构。

 

对于投资者而言,这是一次与AI革命并行的金融结构性机会。

 

如果Larry Fink所言属实——“每种资产都可以被代币化”——那么市场正在迎来一场等量级于互联网普及的基础变革。而估值体系的切换,从来都不是渐进的,而往往由某个“关键叙事”引爆。

 

我们正在逼近这样的临界点。


Powered By ouyi-url.com

Copyright ouyi-url.com.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