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发动的贸易战已成为国际经济中的一大不确定因素,其频繁反复、临时变动的政策风格,使得全球贸易谈判宛如“打地鼠游戏”,充满悬念却难见明确结局。最近,特朗普再次延长与多个国家达成双边贸易协议的期限,却同时威胁大规模加征关税,这场贸易斗争似乎并无终点。
三周延期背后的压力与威胁
2025年7月初,特朗普宣布将与多个贸易伙伴国家达成协议的最后期限延长至8月1日,但这次延期并非简单的“缓兵之计”,而是夹带强烈威胁意味。白宫发出的信函明确表示,若各国未能达成符合美国要求的协议,将面临高达25%至40%的关税惩罚。南非、马来西亚等与美国谈判的国家被迫在紧张的氛围中再度等待,这种反复延迟与高压施压成为新常态。
市场分析师Gabriel Rubin直言,这其实是特朗普“解放日”关税计划的重演,犹如打地鼠般的动态施压预示着,哪怕最终达成协议,实际效果和稳定性仍难以保证。
日本与韩国的前车之鉴
观察日本和韩国的经历,可以洞察特朗普贸易政策的复杂与多变。2025年4月,特朗普宣布对日本和韩国商品分别加征24%和25%的关税,但随后因谈判而暂缓实施。尽管日本已免除对美国大米的关税,但特朗普仍多次批评日本进口美国产品不足,显示其政策不仅限于贸易数字,更多带有政治和谈判策略色彩。
韩国方面,虽然早在2012年签署自由贸易协定,仍未能避免特朗普的强势施压。美国近期减少对电动汽车补贴,对韩国电池制造商SK On和现代汽车带来潜在冲击,暴露出贸易战对企业实际运营的直接影响。
小国面临巨大压力
对经济规模较小的国家而言,特朗普的关税威胁更显残酷。以老挝为例,2024年其对美出口超过8亿美元,占其国内经济的重要份额,而对美进口仅为4000万美元。美国提出对老挝出口加征40%关税,虽在美国整体贸易中占比极小,但对老挝经济冲击巨大,迫使其在谈判中面临极端不对等的压力。
协议效益模糊 转口关税成新障碍
除了关税延迟或下调外,所谓的“协议”带来的实际利益也十分有限。以越南为例,特朗普宣布的临时协议虽将对美出口关税降低至零,但同时设立了针对“经越南转口的他国商品”的额外关税措施,增加了贸易的不确定性和复杂度。
对日本和韩国亦是如此,特朗普宣布针对未达协议国家的关税同样包含转口税条款,并维持25%的基准关税率,令企业和市场难以做出长期规划。
新的贸易目标与前景未明
贸易战的混乱局面远未平息。特朗普不断将新的国家列入关税目标,包括金砖国家,威胁对其加征额外10%的关税。贸易摩擦由此不断扩大,给全球经济复苏带来压力。
对于各国而言,眼下最理想的结果或许是达成类似美国与英国的框架协议,虽然只放宽了部分贸易壁垒,整体变动有限,但至少能获得一定程度的稳定。然而,即便如此,特朗普政策的反复无常仍然使未来充满变数。
结语:无休止的“打地鼠游戏” 贸易摩擦难觅终点
特朗普的贸易政策犹如一场永无休止的“打地鼠游戏”,不断制造新的关税威胁与谈判压力,令全球贸易环境充满不确定性。各国虽努力寻求谈判突破,但面对美国强势且多变的策略,贸易摩擦短期内难以根本缓解。
这场复杂且无休止的贸易博弈,既考验各国政府的战略耐心,也考验全球供应链和企业的应变能力。未来,除非有根本性的政策转变,否则这一贸易战注定难以轻易落幕,全球经济也将继续在不稳定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