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金融市场数字化进程加速,美股代币化成为近年来最引人瞩目的创新趋势之一。在美国,多家顶尖券商和交易平台纷纷推出美股代币化产品,赋能普通投资者随时随地低门槛买卖苹果、特斯拉等知名股票,甚至将私营独角兽企业如SpaceX、OpenAI的股权纳入代币化交易范畴。然而,在这股席卷全球的热潮中,香港却选择了相对沉默,尚无企业积极推进港股代币化的尝试。
香港市场的无声选择
据笔者采访的多家香港主流合规加密公司的高管透露,目前香港短期内不会有企业尝试港股代币化业务。香港曾错失发展人民币与港元稳定币的良机,现如今在股票代币化这条新赛道上,香港依旧表现出明显的谨慎甚至停滞。面对潜力高达万亿美元的股票代币化市场,香港选择了观望甚至回避。
香港业界对这一局面感到困惑。为何在支持ETF、支持RWA(真实资产代币化)、支持稳定币发展的大背景下,唯独对股票代币化迟迟不动?业内一位高管透露,过去几年,像HashKey这样具有前瞻性的企业已经积极推动港股代币化实验,但因港交所的市场专营权法律框架以及监管环境的限制,这一创新难以落地。
港交所作为港股交易的唯一法定运营者,享有专营地位。推行股票代币化无疑会打破这一长期格局,触及港交所自身利益与体制根基。面对这一局面,港交所及监管机构缺乏推动变革的动力和勇气,导致香港的相关尝试难以突破。
美国市场的创新优势
相较而言,美国的金融创新环境更为开放和活跃。现任监管层在一定程度上支持数字资产创新,致力于强化美元和美股的全球金融中心地位。以Robinhood、Coinbase和Kraken为代表的企业不仅是传统金融体系的挑战者,也积极推动合规框架内的股票代币化创新。
这一次的美股代币化浪潮与早期尝试有本质区别。以往如Mirror Protocol和FTX推出的代币化股票项目多受制于监管不明朗、流动性不足、缺乏与合规托管方的合作,导致难以持续发展。而这一次,随着技术进步和监管趋向明确,更多实力雄厚的机构加入,合规环境和市场基础设施显著提升,使得股票代币化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值得一提的是,美股代币化吸引了包括传统券商和加密交易所在内的多方参与,这种跨界合作进一步推动了行业生态的成熟和繁荣。
股票代币化潜力巨大 未来市场可期
股票代币化不仅是继稳定币之后的又一金融创新风口,也可能开辟数万亿美元规模的新蓝海。截至2025年,美股市值超过52万亿美元,而流通中的美元仅约20万亿美元。相比之下,美元稳定币市值虽已达到千亿美元级别,但美股代币化市值仍仅为千万美元,未来增长空间巨大。
股票代币化可实现传统股市无法满足的功能,例如全天候24小时交易、链上衍生品交易,以及普通投资者参与未上市企业股权投资(如OpenAI、SpaceX、蚂蚁集团等)。这不仅拓宽了投资渠道,也极大增强了资产的流动性和可达性。
此外,股票代币化产品突破了地域限制,全球用户特别是受到监管限制的欧洲和中国投资者,可以绕过传统壁垒自由参与美股交易,释放了巨大的市场需求。
香港未来的抉择与挑战
回顾过去,十年前中国和香港错过了人民币稳定币发展的良机,成就了美元稳定币的市场霸主地位。如今,香港若再错过股票代币化的发展窗口,或将面临新一轮金融科技浪潮的边缘化。
香港需要在监管政策、市场机制和技术创新之间寻求平衡,打破传统市场的利益格局,为股票代币化创造适宜的土壤。否则,香港可能继续被边缘化,错失新一轮金融技术革命带来的巨大机遇。
结语
尽管目前美股代币化的市场规模尚小,但其成长潜力不容小觑。回顾Tether的发展历程,从最初的千万美元交易量到现今数十万亿美元的市场规模,金融创新的爆发往往一触即发。
美股代币化正等待属于它的“爆发时刻”,一旦规模与认知达到临界点,区块链上的股票交易将成为普及的常态。届时,谁能率先抓住机会,谁就可能在未来全球金融新格局中占据有利位置。
希望香港不会在这场全球金融科技变革中再次失声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