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围绕金融战略与加密资产价值的激烈辩论,正席卷华尔街的投资圈。这场争论的主角是由Michael Saylor掌舵的Strategy公司(简称MSTR),其激进的高杠杆比特币囤积策略引发了市场极大关注与分歧。
辩论的另一端,是因成功做空安然事件一举成名的传奇空头Jim Chanos,他将MSTR的策略直斥为“金融鬼话”,质疑其估值和商业模式的合理性。而Saylor则坚称,自己打造的是一场利用他人资本实现指数级收益的加密资产革命,称这是一种颠覆传统投资方式的创新。
华尔街两派争锋
Chanos在最近的播客中毫不掩饰自己的看法,他认为MSTR仅是一家持有大量比特币的公司,其股票价格理应反映所持资产的价值,不应享有额外溢价。他直言不讳地批评当前市场对MSTR的热情是脱离实际的泡沫行为。
而Saylor对此持截然不同的立场。他强调购买MSTR股票相比直接买入比特币或相关ETF,为投资者提供了一个更加合规且便捷的投资途径。更重要的是,Saylor提出了一套极具野心的杠杆倍增收益理论:“买比特币能赚十倍,借钱买比特币能赚百倍,借钱再用比特币做杠杆能赚千倍。”
市场走势倾向谁?
从目前表现来看,市场似乎倾向支持Saylor的观点。MSTR股价在过去一年上涨超过210%,远超比特币同期约80%的涨幅以及标普500指数的13%。根据S3 Partners的数据,仅过去一个月,做空MSTR的投资者亏损高达36亿美元,这显示市场对该公司高度投机的信心。
不过,这场辩论远不止两位主角的对决,它反映了企业界对于如何在传统金融与新兴加密资产之间寻找平衡的深刻分歧,同时暴露出潜在的风险。
空头的核心质疑
Chanos质疑的焦点在于MSTR股票与其比特币持有价值之间的巨大溢价。截至2025年6月底,MSTR已累计持有约59.7万枚比特币,市值约640亿美元,是全球最大的上市比特币持有企业。然而,MSTR的股价表现远超其基础资产增长,这一差距正是Chanos等空头认为估值不合理的主要原因。
他们认为,市场对MSTR股票的过度追捧并未基于坚实的商业逻辑,而更多是炒作与投机。
Saylor的回应与战略
面对外界质疑,Saylor及其支持者提出两大理由:一是通过股票形式,投资者能在合规的框架下间接参与比特币投资,这一点对于受限于法规的机构投资者尤为重要;二是比特币总量有限,随着MSTR持续囤币,其持币比例不断提升,从而支撑其股票溢价。
Saylor公开回应称,Chanos不理解他们的商业模式,甚至直言如果MSTR股价上涨,做空者将遭受巨大损失。
法律与市场风险
尽管目前市场对MSTR的热情高涨,但这并非没有风险。今年5月和6月,美国弗吉尼亚州有两起针对MSTR的投资者诉讼被受理,指控公司未充分披露比特币价格波动对股价的潜在影响。此外,分析师警告称,MSTR依赖的融资工具(如可转债、优先股)受限于市场接受度,股价溢价可能面临调整压力。
模仿者潮涌与新兴战场
MSTR的策略激发了市场上一波模仿热潮。从特朗普家族媒体公司到知名Meme股GameStop,数十家公司纷纷效仿Saylor的“比特币金库”模式。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上市公司新增比特币持有量达24.5万枚,是同期比特币ETF增量的两倍多。
更有重量级人物加入战局,例如Fundstrat创始人Tom Lee出任比特币矿企BitMine Emersion Technologies董事长,该公司近期成功募资2.5亿美元并启动以太坊为核心的数字资产战略,股价随即暴涨30倍。
然而,做空这些模仿者的投资者却取得了不错收益。S3 Partners数据显示,2025年6月,做空MSTR的模仿者合计赚取5.49亿美元,显示市场对追随者更为谨慎。
总结
MSTR代表了传统金融与加密创新交汇的新前沿。Saylor的高杠杆囤币策略既引发市场热捧,也招致空头质疑和法律挑战。随着越来越多企业效仿这一模式,华尔街关于数字资产投资价值和风险的辩论只会更加激烈。未来,如何在创新与风险之间找到平衡,将是资本市场和监管层必须共同面对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