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行业进入严峻淘汰期 垂直细分市场或成唯一生存之道

加密行业正经历历史上最严峻的淘汰潮,市场从一片狂热的叙事驱动,逐渐转向对经济模型和可持续发展的深刻考量。区块链的本质是资金的流转轨道,只要产品能够在高度碎片化的市场中利用这些轨道有效促成经济交易,就能创造出真实的价值。

 

随着机构资金的大规模进入,加密创业者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定位,放弃过去的宏大叙事,聚焦于实际的收入基础和商业可行性。如今的加密行业,已经走出了“婴儿期”,进入一个更成熟的阶段,项目的成败越来越取决于其实际的收入和用户粘性。

 

思维惯性与行业变革的痛点

 

人类社会总是被情绪和习惯所驱动,尤其是对过去的怀旧情结极强,这种「思维惯性」在技术变革中表现尤为明显。早期的加密领域也不例外,许多创业者和投资者仍执着于传统的玩法,难以接受市场环境的深刻变化。

 

历史上类似的转型期不胜枚举:电灯取代油灯曾遭遇激烈抵抗,早期软件付费模式也曾遭遇用户的不满。如今的加密领域同样面临着这样的“惯性冲击”,必须克服固有思维,拥抱新的经济现实。

 

风险投资与市场规模的挑战

 

风险投资的本质是通过押注少数成功项目来实现整体回报,这与19世纪捕鲸时代的资本运作极为相似。当时捕鲸船多数遭遇失败,但成功一次即可带来巨大收益。如今的风投模式亦是如此:只要投资组合中出现一个超级项目,其他失败的风险也在可控范围内。

 

然而,问题在于市场规模的有限性。当前以太坊Layer 2生态面临用户增长瓶颈,市场愈发细分和焦灼,缺乏跨链流动性和新财富效应,令代币价格和经济产出直接承压。这种状况犹如从北美跨洋到澳洲捕鲸,成本与回报极不成比例。

 

赠款经济与“协议社会主义”的弊端

 

大量协议通过赠款补贴推动开源应用开发,但这往往是基于社交关系和技术匹配,而非真实市场需求,形成了由代币热度驱动的人气竞赛,而非经济实效。2021年流动性充裕时,代币发行是否产生手续费并不重要,投资者更关注协议吸引用户的潜力。

 

然而,这种资本激励与开源代码捆绑的模式在历史上鲜有成功案例。企业如亚马逊、谷歌等直接激励开发者开源,但其核心目的是围绕基础操作系统等具备强网络效应的产品构建盈利生态。这种护城河需要时间和用户基数的积累。

 

当下生态的残酷现实

 

目前约有300个L1和L2生态,但仅少数几个链上日手续费超过20万美元,且大部分生态的TVL难以突破10亿美元。对开发者而言,大多数Layer 2更像是“沙漠开店”,流动性稀缺,用户基础薄弱。为吸引用户,许多项目不得不依赖赠款和空投,但这并非长久之计。

 

这种环境导致市场充斥着噱头和表演,真正盈利的项目寥寥无几。大量营销预算被用于制造虚假繁荣,吸引注意力和FOMO情绪,掩盖了经济基本面的脆弱。AI生成内容泛滥的时代,老套路难以奏效,顶级风投背书、上币炒作、随机空投等方式均难以形成持续竞争力。

 

收入为王,垂直细分成突破口

 

近期,市场开始向着“收入驱动”型项目转变。Nansen和Kaito两款数据产品的崛起正好反映了这一趋势——从简单追踪资金流转到精准量化注意力分布,表明市场正在向更成熟的指标体系进化。

 

例如,Aave和Maple Finance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的路径:Aave通过重金构建广泛资本护城河,Maple则专注机构借贷的垂直细分市场。两者虽然收益规模接近,但后者的波动性更低,显示细分市场稳定性优势。

 

类似地,Metamask与Phantom钱包的对比也显示出垂直细分的潜力。Phantom依托Solana生态,快速积累手续费收入,显示出细分生态系统的巨大商业机会。

 

Axiom协议更是这一趋势的极致体现。其半年多时间累计近2亿美元收入,远超多数交易界面型产品。它避开了去中心化的表演,直接满足用户核心需求,显示出产品市场契合度的重要性。

 

经济模型与市场认知的博弈

 

加密项目的价值本质是认知游戏:企业未来价值的预期决定了当前估值。市场对信息的理解和传递将直接影响资产价格。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某些消息会导致股价剧烈波动,而沟通不畅的项目估值则持续受挫。

 

在这一背景下,具有稳固收入和市场认可的资产将脱颖而出。创始人应聚焦经济基本面,减少对发币和炒作的依赖,打造可持续发展的业务模型。

 

未来趋势与创始人的选择

 

未来,加密领域将见证更多基于收入和细分市场的增长机会。传统风险投资也开始更注重协议经济模型的健康,交易所上币将不再自动带来高估值。并购活动或将成为引入新资本的主要路径。

 

对创始人而言,垂直细分市场可能成为破局之地。细分市场虽规模较小,但利润率更高且用户忠诚度强,更容易实现产品市场契合。同时,资本市场对这类项目的兴趣日益增长,买方资本愿意投入资源培育这些价值资产。

 

结语

 

加密行业的下半场,已经由狂热叙事转向理性务实。唯有深耕细分市场、聚焦经济可持续性,才能在这场严酷的淘汰赛中胜出。挑战虽大,但也蕴含巨大机遇。加密创始人和投资者若能跳出思维惯性,紧跟行业演进节奏,未来可期。

 

正如人生中许多关键抉择,行业的最终答案唯有时间能给出。我们唯有坚定信念,拥抱变化,方能迎来加密新时代的曙光。


Powered By ouyi-url.com

Copyright ouyi-url.com.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