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马斯克不断发声,对美国参议院通过的“大而美”税收与支出法案提出激烈批评,甚至扬言若该法案生效,他将于次日成立“美国党”。这一消息一出,立即引发广泛关注。随着参议院最终通过该法案,马斯克“建党”的可能性大幅上升,新的政治局面或将因此展开。
美国政治并非仅有两党之争。除了民主党和共和党这两大巨头,实际上还有许多小党派在角逐“第三党”的位置。民主党拥有约4700万党员,共和党约3600万,而目前最大的第三党——自由党,党员仅有72万,其他如绿党、宪法党以及美国共产党等规模更小。尽管如此,第三党的崛起一直是美国政治的重要议题。
虽然马斯克缺乏传统政治经验,但在美国这并非致命短板。回顾特朗普首次竞选总统时,他同样没有从政背景。更重要的是,马斯克作为全球首富,资产估计达4000亿美元,拥有X(前推特)这一拥有6亿活跃用户的社交平台,其在网络上的影响力与号召力非同一般。凭借其“异类”的思维方式和科技创新成就,马斯克在公众心中拥有极高的关注度和潜在支持基础。
建立新政党的目标可以分为两个层面。最高目标是,经过若干年发展,马斯克能够成为美国总统。尽管他出生在南非,现行宪法限制非出生于美国本土者竞选总统,但修宪也非完全不可能。另一个更实际的目标是,美国党能够迅速成长为真正的第三大党派,在国会和州政府获得一定席位,成为左右政治格局的重要力量。
要实现这些目标,马斯克必须将大量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政治领域。值得注意的是,马斯克通过网络投票征集民意,80%的参与者支持成立新党。他宣称美国党将代表“中间80%”的民意,致力于打破两党对立,主张财政克制、技术进步与简政放权。
在政策主张方面,马斯克与特朗普的部分理念相似,但也有明显分歧。马斯克严厉批评“大而美”法案的财政浪费,主张削减政府开支并利用人工智能重塑政府运作,提出两年内节省2万亿美元预算的目标。他倡导政务合同透明化,防范技术巨头操控政策,鼓励打破官僚体系,引入年轻技术官员,促进创新决策机制。
国际政策上,马斯克主张精准援助,运用区块链技术确保资金流向透明,削减低效援助项目,聚焦灾难救援和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他同时极力支持新能源、人工智能、机器人、商业航天等高科技产业,若执政,将推动这些领域的快速发展,激发全球科技创新浪潮。
年轻选民对马斯克极具吸引力,凭借雄厚的财力和社会影响力,他在政治领域的潜力不容忽视。然而,美国两党制根深蒂固,第三党的发展面临诸多制度性阻碍。美国的选举制度采用“赢者通吃”原则,第三党难以在单州获得足够支持以赢取选举人票,从历史看,只有极少数第三党候选人获得较高普选票,但未能转化为实质政治权力。
马斯克有可能采用多种策略,比如先独立建党,随后与民主党合并,争取更大政治空间。无论如何,他必将成为特朗普阵营的强力竞争对手。若他正式进入政坛,预料将引发一系列法律与政治对抗,甚至双方展开漫长斗争。
值得关注的是,政治博弈可能波及新能源汽车产业。鉴于特朗普与马斯克间的矛盾,美国新能源车企或面临政策压力,这将间接利好中国新能源车巨头如比亚迪等企业。
眼下,一场围绕马斯克“建党”的政治大戏正在酝酿。这不仅关乎美国未来的政治格局,也可能重塑全球科技和经济走向。我们拭目以待这场巅峰对决如何展开,以及它将带来怎样的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