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也没想到,在加密行业普遍对市场创新感到迷茫和失望的时刻,却迎来了被Paradigm创始人Matt Huang称为的“稳定币超级周期”。稳定币第一股Circle自2025年6月5日上市以来,股价从31美元飙升至近299美元,短短不到两周实现了近十倍涨幅。这种惊人的财富效应,吸引了大量市场关注和资金涌入,加速了加密资产与传统资本市场的融合。
Circle在美股的火爆表现,再次点燃了全球加密圈对稳定币生态的极大关注。
稳定币的诞生与核心价值
稳定币最早诞生于2014年,旨在解决加密货币价格波动剧烈带来的交易不便和风险。以Tether发行的USDT为代表的稳定币,通过将其价值与美元1:1挂钩,并由美元资产储备支撑币值,成功实现了价格稳定的目标。稳定币的核心在于资产抵押和储备保障,让数字货币既保持便捷的交易和跨境转账优势,又大幅降低价格波动风险。
近年来,稳定币的采用规模呈爆发式增长,成为跨境支付、去中心化金融(DeFi)及现实资产代币化(RWA)等领域的基础资产。DeFi生态中,稳定币被广泛用于借贷、质押和收益耕作,形成了数字金融不可或缺的基石。
根据DefiLlama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底,全球稳定币总市值突破2529亿美元,其中USDT市场份额超过62%,USDC紧随其后,合计占据85%以上。其链上交易量约20.2万亿美元,已接近传统全球支付巨头Visa交易量的40%,显示出稳定币在数字支付和跨境结算中的重要地位。
中美巨头激烈竞逐稳定币新赛道
2025年以来,全球科技和金融巨头纷纷加码稳定币布局,掀起了一场激烈的中美竞争。美国PayPal推出美元锚定稳定币PYUSD,接入Stellar网络,专注跨境汇款和中小企业融资。沃尔玛、亚马逊等零售巨头积极探索自有美元稳定币发行,旨在降低支付成本并打造闭环消费生态。Shopify联手Coinbase、Stripe支持基于Base链的USDC支付,覆盖34国消费者。
亚洲方面,蚂蚁集团旗下蚂蚁国际和蚂蚁数科双双申请香港稳定币牌照,将香港定位为全球总部,推动合规数字交易场景建设。京东币链科技计划2025年第四季度获牌,发行锚定港元及多币种稳定币,聚焦跨境支付、投资交易和零售支付。
稳定币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高效支付工具
传统跨境支付体系效率低下,费用高昂,资金清算耗时长,难以适应数字经济高速发展。银行体系依赖多层中介,转账往往需要数天完成,手续繁杂且手续费昂贵,严重阻碍资金流动。
相比之下,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稳定币具备价格稳定、无需中介、秒级到账、交易成本极低等优势。跨境转账只需提供收款方数字地址,几分钟内到账且手续费不足1美元,打破了传统银行的限制和壁垒。
这也凸显了传统银行的种种“傲慢”,例如新加坡DBS银行曾因200元转账反复质询,甚至要求客户多次到银行总部核查,遭到客户不满。中国大陆地区用户面临银行频繁限制账户和资金操作的新闻也屡见不鲜。
稳定币的可编程性使其能与DeFi、供应链金融、零售消费等多场景深度融合,促进金融体系数字化转型,提升支付效率和降低成本,成为连接传统金融与数字金融的桥梁。
数字货币霸权的中美较量
中美巨头纷纷发力稳定币背后,是全球数字货币霸权的争夺战。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在2025年6月参议院听证会上明确指出,美元挂钩稳定币将成为巩固美元国际金融体系地位的关键工具。多方预测,美元稳定币市值未来或将达到2万亿美元甚至更高。
贝森特强调,“加密货币不会威胁美元,反而稳定币将强化美元霸权。”美国通过推动《GENIUS法案》建立联邦稳定币监管框架,确保发行人储备充足、合规运营,以防止数字货币动摇美元地位。沃尔玛、亚马逊等巨头试图绕开Visa、万事达传统支付网络,降低交易费用,争夺全球支付市场的话语权。
中国方面,央行行长潘功胜宣布设立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推动数字人民币在上海临港新片区开展跨境支付改革试点,缩短结算链条,实现传统支付体系底层重塑。这不仅是技术创新,更是数字货币主权和全球金融规则制定权的战略博弈。
中国银行原副行长王永利指出,美国通过加密资产和稳定币立法布局,抢占数字资产制高点,提升美元影响力,中国必须高度重视并积极应对。中国社科院李扬也强调,稳定币和央行数字货币将互补发展,共同推动全球支付体系数字化升级。
监管体系逐步完善驱动行业合规发展
美国自特朗普时期起对加密市场展现积极姿态。2025年6月,美国参议院以压倒多数通过《天才法案》,建立美元挂钩稳定币联邦监管框架,要求发行人持有1:1储备资产、遵守反洗钱规定,提升透明度和消费者保护,助推美元地位巩固。
香港亦于2025年5月通过全球首个全面稳定币监管条例,设立发牌制度,确保价值锚定及流动性储备。蚂蚁、京东等企业积极申请牌照,推动数字资产生态可持续发展。中美两地监管完善,有效降低政策风险,激发创新活力。
企业巨头加速布局稳定币生态
京东集团董事长刘强东表示,计划在全球主要货币国家申请稳定币牌照,借此实现企业间全球汇兑,降低跨境支付成本90%,缩短结算时间至10秒内,力争2028年占据全球跨境支付10%-15%市场份额。
蚂蚁集团积极推进香港稳定币牌照申请,已完成监管沙箱试点,聚焦跨境支付和供应链金融场景,计划发行锚定港元和美元的稳定币,助力跨境电商和零售支付升级。
美国支付巨头Visa于2025年加入Paxos发起的Global Dollar Network稳定币联盟,借助监管合规路径,推动稳定币支付与传统支付体系深度融合。Visa已实现USDC链上结算,将传统跨境支付时间压缩至秒级,手续费降至千分之一以下。
PayPal则通过PYUSD实现多链支付与企业级应用,已支持Solana链,覆盖零售支付和跨境汇款场景,推动稳定币全球化扩展。
华尔街JPMorgan推出基于Coinbase Layer2网络的JPMD存款代币,计划实现受联邦保险保护的数字存款凭证,支持机构客户的实时结算需求。
未来展望与风险提示
稳定币将加速全球跨境支付体系变革,打破银行和SWIFT垄断,实现全天候、低成本的资金流动,成为发展中国家汇款和国际贸易结算的核心工具。短期内,稳定币将在跨境电商、自由职业者结算、游戏广告支付等场景实现嵌套替代;中长期将与传统体系“双轨并行”,甚至逐步取代部分支付系统。
然而,稳定币发展仍面临治理结构、风控边界和监管对话等挑战。合规预算需充分预留,运营和法律成本不容忽视。发行机构需搭建独立治理体系,保障信息披露透明,避免母公司控制过度集中。
普通投资者应警惕类似UST崩盘风险,关注项目的兑付承诺和机制设计,理性选择合规稳定币资产。
全球稳定币元年已然开启,中美数字金融新战场日趋白热化,稳定币不仅是技术创新的体现,更是货币主权与国际金融秩序重构的关键力量。未来谁能在这一赛道抢占先机,决定了全球数字经济格局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