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美联储迟迟未能启动降息周期,特朗普的耐心似乎正在耗尽。他不再满足于在社交媒体上喊话鲍威尔降息,而是准备采取一项前所未有的“换帅预演”策略。据多方媒体报道,特朗普正认真考虑在今年夏季或最迟今秋,提前公布他若重返白宫后的美联储主席人选,试图以“影子主席”之势,重塑市场预期,间接干预当前的货币政策走向。
打破惯例的提前布局
在美国政治惯例中,总统当选人与美联储之间的权力交接往往发生在1月就职后,距离现任主席任期结束通常还有3-4个月的过渡时间。而特朗普的计划明显不同。他希望在明年5月鲍威尔任期届满前,提前数月甚至近一年宣布继任者人选,从而借“预告”手段在政策层面形成外压。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特朗普已明确表示,“我知道我将在三四个人中间做出选择,他(鲍威尔)很快就要离任了,我觉得他做得非常糟糕。”这段发言在北约峰会上释放的信号被外界广泛解读为:人选已基本锁定,只差临门一脚的官宣。
据知情人士透露,特朗普团队正在评估提前释放人选是否会带来政治红利与市场震荡的风险权衡。目前考虑的窗口期落在9月甚至更早的7月或8月。
“影子主席”策略的风险与逻辑
提前宣布继任人选这一激进做法背后,特朗普显然希望通过“暗示未来”,向当前的鲍威尔联储施压,以推动更为宽松的政策方向。若市场相信“影子主席”更倾向降息,资产价格将提前反映这种倾向,进而可能迫使鲍威尔也不得不考虑政策放松,以避免金融条件过快收紧引发市场不稳。
然而,这种做法并非没有代价。首先,联储内部的12人决策委员会仍在鲍威尔掌控之下,即便未来主席人选确定,也无法立刻影响投票结果。其次,过早公开下一任主席人选,将使其提前暴露在公众与媒体审视之下,陷入是否发声、是否表态、是否为现任政策背书等政治与专业难题之中。若处理不当,可能影响其未来威信。
此外,若市场普遍将新主席视作“特朗普的代言人”或“政治工具”,其上任后的独立性也将受到质疑。这不仅可能损害美联储长期信誉,也会在国际金融界引发不安。
四大潜在人选浮出水面
目前流传最广的美联储主席候选人包括以下几位:
- 克里斯托弗·沃勒(Christopher Waller):现任美联储理事,曾由特朗普提名,近期在媒体上频频发声,称若劳动力市场走弱,他可能支持降息。其市场导向立场与共和党更为契合,被认为是最有力的竞争者。
- 凯文·哈塞特(Kevin Hassett):特朗普任期内的白宫经济顾问,以激进减税与供给侧政策著称,曾主张大幅放松金融监管。
- 朱迪·谢尔顿(Judy Shelton):极具争议的经济学家,因其“金本位”支持与对央行独立性持怀疑态度而知名。尽管此前未能获得参议院通过,但仍受到特朗普青睐。
- 本森特·埃利斯(Bensonette Ellis):现任财政部副部长,其政策立场与财政部主张相近,被视为技术型官员,在特朗普经济圈中具备一定影响力。
其中,沃勒近期的表现最受关注。他在接受CNBC采访时明确释放鸽派信号,为降息“预热”,被部分市场人士视为“已经开始上岗的候选人”。
鲍威尔回应:独立性不可动摇
面对愈演愈烈的政治风向,现任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保持了一贯的谨慎与克制。在本周国会参议院的听证会上,他再度重申联储的独立性,并警告:“如果我们在这里犯错,人民将为此承担长期代价。”
鲍威尔强调,美联储正在评估通胀与就业数据的边际变化,“降息在今年仍然是可能的,但我们必须谨慎前行。”他同时表明,尽管主席任期明年5月结束,但理事身份有效期至2028年,并未透露是否打算届时离开联储系统。
特朗普的货币政策棋局与更大的图谋
特朗普对鲍威尔的批评由来已久。他在任期内曾多次公开抨击联储“过于鹰派”,而今再度谋求入主白宫,更希望有一位“能与我协调的主席”引领美国的货币方向。在当前全球高利率周期中,他尤其关注利率对经济增长与选情的影响。
一位接近特朗普的顾问指出:“如果他赢得大选,他不想再等五个月才对联储动手。”提前布局人选,既是选举策略,也可能成为其“经济新政”的第一步。
结语:美联储走到政治旋涡中心?
此次“影子主席”事件,再度凸显美联储在美国政治周期中的高度敏感性。在通胀尚未完全受控、经济处于软着陆与滞胀交汇点的微妙时刻,货币政策的每一个暗示都牵动全球资本神经。
特朗普希望用非传统手段重塑美联储,但这一操作是否真能推动降息、稳定市场,抑或反而引发不确定性、扰乱央行独立性,目前仍是悬而未决的问题。可以肯定的是,2024年大选前夕的华盛顿,注定风起云涌,美联储不会是一个“政治真空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