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1日,香港立法会通过了《稳定币条例草案》,为稳定币在香港的合规发行奠定了法律基础。这一政策利好不仅点燃了Web3市场的热情,也使得中国乃至整个华语圈的目光聚焦于参与香港金融科技沙盒计划的互联网巨头。6月,京东的稳定币项目成为讨论焦点。6月17日,京东创始人刘强东透露,京东正计划在全球主要货币国家申请稳定币牌照,推动全球企业间的高效汇兑。紧接着,京东币链科技CEO刘鹏也透露,其港元及多币种稳定币在香港金融管理局沙盒中测试顺利,期待于2025年第四季度获得牌照并正式上线。
尽管国内外市场对此消息反响热烈,作为行业观察者,我们更应深入理解京东能够合规发行稳定币的底层逻辑和制度架构,而非仅停留于表面的政策利好。
发行主体的本地化与合规门槛
京东稳定币项目能够获得监管认可的关键,首先在于其发行主体满足香港《稳定币条例草案》的严格要求。条例明确规定,稳定币发行人必须:
- 在香港注册成立的法人实体;
- 拥有不低于2500万港元的实缴资本;
- 具备稳定的财务状况和完善的风险管理能力;
- 保证100%优质且高流动性的资产储备;
- 定期接受审计和监管,并设立清晰的赎回机制。
京东币链科技有限公司正是为符合这一监管框架而设立的独立法人,注册地为香港,由京东科技集团全资控股。通过将该子公司与母公司在财务、资产和业务上实现隔离,京东既保证了集团资源整合优势,又满足了监管对发行人独立性的硬性要求。这与Circle在美国设立独立公司作为USDC发行人的做法高度类似,体现了国际稳定币合规发行的通行模式。
京东的这一架构体现了“本地注册实体”与“集团技术资源支持”并重的合规路径,是其得以参与香港监管沙盒的前提和基石。
设计合规稳定币的三大能力
获得发行资格只是第一步,真正能否成功发行并运营稳定币,还要看项目在治理结构、资金储备和基础设施三个关键方面的建设:
- 治理结构
香港稳定币条例对发行人治理架构提出了极高要求,包括内部审计、风险控制、信息披露以及董事会责任划分。京东币链科技搭建了独立董事体系,配合香港本地法规完成财务审计和监管报告,确保发行行为不依赖母公司担保,承担独立法律责任。
- 资金储备与风险控制
监管要求发行人必须持有100%优质、流动性强的资产作为储备,如港币现金、银行存款、短期政府债券等。这不仅排除了依赖虚拟资产抵押或算法机制的稳定币方案,也强调了资金安全与可兑付性的绝对保障。京东作为资金实力雄厚、现金流充沛的大型企业,能够设立专属托管账户,保证用户资金安全及稳定币的无缝兑换。
- 金融级基础设施
发行稳定币不是简单的智能合约部署,而是一整套金融级别的清算、结算、身份验证(KYC/AML)和合规监控体系。京东在电商支付、跨境结算和供应链金融领域积累了丰富经验,具备服务百万级金融客户的能力,为稳定币构建了坚实的运营基础。
业务定位与合规场景
稳定币的发行和使用不仅要满足监管合规,更需要明确的业务场景。京东稳定币明确定位于企业跨境支付和汇兑工具,服务对象主要是B端企业客户,目的是提升跨国结算效率、降低中转环节成本、缩短到账时间。这种封闭、可控的流通路径,极大地降低了投机炒作风险,也符合监管对“金融科技辅助工具”的期望。
此外,京东已在供应链金融和跨境清算中部署了完善的闭环体系。稳定币作为链上凭证与链下业务履约的结合,解决了多币种结算透明度差、手续费高、资金流转效率低等痛点,体现出从实际业务需求出发的设计理念。
相比之下,很多加密项目缺乏清晰场景和完善基础设施,难以满足香港监管对稳定币“全流程风险可控”的硬性要求。
未来展望与行业启示
京东稳定币项目的成功经验表明,合规发行稳定币的关键不在于谁先发币,或者谁掌握最炫的智能合约技术,而在于谁能搭建起一套完整且被监管认可的“发行人-资金储备-运营治理”三位一体的合规架构。
未来的稳定币发展必将更加注重制度设计与合规能力,真正成为企业级金融基础设施的组成部分,而非单纯的加密资产创新。对于有志进入这一领域的企业,首要问题是:是否准备好成为一个合规且具备全面风险控制能力的金融发行主体。
Portal Labs坚信,真正的行业利好不会来自监管宽松的表象,而是伴随制度完善和企业合规能力同步提升的渐进过程。只有具备强大合规能力和切实业务场景的企业,才能在稳定币新时代占据制高点,推动数字经济与传统金融的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