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清算银行对稳定币的评判与数字货币未来展望

国际清算银行认定稳定币非货币 未达关键标准

 

作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金融机构之一,国际清算银行(BIS)在最新发布的年度报告中明确指出,尽管稳定币作为数字资产在市场中日益流行,但它们尚未具备成为真正货币的核心条件。BIS强调,稳定币未能通过支撑货币体系的三项关键测试:单一性、弹性和完整性,因此无法被视为未来货币体系的基石。

 

BIS在报告中提出,虽然稳定币具备某些技术优势,如可编程功能、伪匿名性以及对新用户友好的访问方式,这些特性使得稳定币在跨境支付等应用场景下表现出更低的成本和更快的交易速度,但从货币功能和系统风险角度来看,其表现仍存在明显不足。

 

稳定币面临的三大关键挑战

 

首先是弹性测试。以市场上最具代表性的Tether发行的USDT为例,其发行机制基于“名义上等值的资产”支持,每一份额的新增发行都需要持有人先行预付款,这种设计限制了其在金融压力下的灵活性,缺乏央行货币那种能够通过政策调节和流动性支持应对市场冲击的能力。

 

其次是单一性问题。与央行发行的法币不同,稳定币通常由多个中心化机构分别发行,每家机构的发行标准、结算保障和信用背书存在差异,导致市场上不同稳定币之间价格和接受程度不一。这种情况类似19世纪美国“自由银行时代”的私人银行券流通现象,破坏了货币应有的统一标准和广泛接受性。

 

第三,稳定币在货币体系的完整性方面也存在显著缺陷。部分稳定币发行方在执行了解你的客户(KYC)和反洗钱(AML)规定时存在不足,增加了被用于非法活动的风险,这不仅威胁金融安全,也损害了整体货币体系的信誉和稳定。

 

稳定币的现实角色与潜在风险

 

尽管BIS强调稳定币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货币,但也认可其在数字经济和加密生态系统中的独特地位。稳定币作为加密资产与法币之间的桥梁,尤其在高通胀、资本管制严格或难以获得美元账户的国家,有着不可忽视的市场需求和广泛应用。

 

然而,BIS警告,稳定币若未能严格遵循监管和合规要求,可能削弱国家的货币主权,甚至通过所谓的“隐蔽美元化”现象影响全球金融体系的稳定。此外,稳定币若被犯罪分子利用,可能助长洗钱和非法资本流动,加剧金融系统风险。

 

通证化未来的广阔前景

 

BIS报告发布当日,稳定币巨头Circle旗下的USDC发行商股价受到影响,出现明显下跌。但报告同时展望了数字资产通证化的潜力,强调这一技术创新对跨境支付、证券市场等多个领域的深远影响。

 

报告指出,围绕央行储备金、商业银行货币和政府债券构建的通证化平台,有望成为下一代货币和金融体系的基础架构。通过结合传统金融资产与区块链技术,未来的货币体系将更加高效、透明和安全。

 

结语

 

国际清算银行对稳定币的严谨评估,提醒市场与监管层谨慎看待数字货币的货币功能和系统风险。稳定币虽然具备技术优势和实际应用价值,但要真正成为货币体系的核心,仍需通过单一性、弹性和完整性等多方面的考验。未来,随着通证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合规框架的完善,数字资产有望在全球金融体系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为跨境支付和资本市场注入新的活力。

 

与此同时,监管机构、发行方和市场参与者需共同努力,建立完善的法律、合规和风险防控机制,确保数字货币和通证化的健康发展,实现技术创新与金融稳定的有机统一。


Powered By ouyi-url.com

Copyright ouyi-url.com.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