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以色列与伊朗之间的紧张局势不断升级,加密货币市场逐渐成为两国暗战的新战场。在伊朗政府大规模封网限速,甚至部分地区发生网络中断的严峻背景下,普通民众对加密市场未来发展的关注逐渐淡化,更多人将目光聚焦于国家生死存亡的现实困境。
2025年6月18日,伊朗最大加密货币交易平台Nobitex遭遇了一场震惊业界的重大网络攻击。一个自称“捕食麻雀”(Predatory Sparrow)的亲以色列黑客组织成功侵入该平台系统,窃取了近9000万美元资产。该组织公开指责Nobitex协助伊朗政府规避国际制裁,并将被盗资金转入带有强烈反伊宣传的账户,以此警告全球加密社区远离被他们称为“恐怖主义资金链”的合作方。
这一事件不仅暴露了伊朗庞大的加密货币市场,也揭示了这一全球唯一全面实行伊斯兰神权统治国家与数字货币行业的深度交织。伊朗对加密市场的重视,源自其被美国及西方严厉制裁的现实困境。传统金融渠道受限,国际贸易和资金流动受阻,促使伊朗将加密货币视作绕过制裁的重要工具。
从经济层面看,伊朗面临持续高通胀和货币贬值压力,本币里亚尔持续走弱,普通民众转向加密资产以求财富保值和风险分散。区块链安全机构TRM实验室数据显示,2022年流入伊朗加密交易所的资金接近30亿美元,而Nobitex则占据约87%的市场份额。诸如Wallex、Excoino等本地平台同样活跃,均需遵守严格的反洗钱与客户身份识别规定。
此外,国际区块链数据表明,全球加密巨头币安在2018年至2022年间处理了约80亿美元伊朗相关交易,其中Nobitex贡献了绝大部分。这进一步体现了伊朗市场与国际加密网络的紧密联系。伊朗政府也试图借助区块链技术提升金融体系效率,支持由多家国有银行联合推出的Kuknos网络,以及央行推动的Borna平台等官方区块链项目,力求将数字资产与传统金融架构融合。
能源丰富的伊朗,早在2018年便将加密货币挖矿纳入合法产业范畴,2021年其比特币算力占全球约4.5%。矿业收益被用于缓解经济压力,特别是进口贸易。然而,由于电力消耗巨大及监管要求挖矿收益必须上缴中央银行,部分矿场转入地下运营,导致算力占比逐年下降。
面对加密挖矿带来的电网负担,伊朗政府不断调整政策,2021年夏季曾一度全面禁止挖矿以应对大范围停电,随后实行限时开放和严格电价监管。2024年更是加强了对矿机销售和加密交易广告的限制,施行“加密交易宵禁”政策,要求交易平台每日仅在固定时间段运营,强化对资金流向的监管。
作为伊斯兰共和国,伊朗在推动数字货币发展的同时,必须顾及伊斯兰教法对金融活动的规范。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对加密货币持开放态度,强调数字资产交易须依法合规,但不同宗教领袖观点不一,部分保守派批评加密交易投机性强、不符合伊斯兰法原则。官方立场则是在法律许可框架内,尽力平衡宗教教义与现代金融创新的矛盾。
尽管面临重重挑战,加密资产在伊朗的普及仍在继续,尤其受到年轻人和科技从业者的关注。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网络逐步开放降低了数字货币交易门槛。但与此同时,市场教育不足导致诈骗频发,不法分子利用信息差设下陷阱,投资者面临高风险。
2024年夏季,热门的Telegram加密小游戏“仓鼠快打”在伊朗爆红,引发官方和宗教界警惕,认为此类应用助长网络犯罪和加密诈骗,呼吁公众远离相关产品。
综上所述,伊朗加密市场的复杂局面既反映出其在国际制裁压力下的生存智慧,也暴露出神权政体与现代数字金融之间的矛盾冲突。当前伊朗政府的网络封锁与限速措施,加上严苛的监管政策,使得市场未来发展蒙上厚重阴影。面对战争阴云和政治动荡,普通民众对加密市场的关注逐渐退居次席,未来伊朗加密生态的命运仍充满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