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Virtual生态中的许多参与者纷纷对比一些热门项目上线初期的价格与当前的表现,发现不少项目价格出现了30%、40%,甚至50%以上的跌幅。这一现象使部分参与者感到悲观失望。
但从我的角度来看,这种价格调整其实并不意外。许多项目还未形成成熟产品,或虽有初步产品但用户规模尚小,刚上线就经历了数倍甚至数十倍的价格暴涨,本身就存在泡沫成分。市场热情消退后,价格回落是自然的市场修正,反映的是情绪的退潮而非项目本质的崩塌。
这些项目从发币到现在不过一两个月,短期内很难有显著产品进展。因此,当前的价格下跌更多体现市场对未兑现预期的理性回归,而非对项目价值的终结。
真正的试金石还未到来。我曾在之前的文章中提到,真正的关键期将在未来三个月至半年内出现。届时,投资者将通过实际成果检验Virtual生态的潜力。自Genesis Launches启动以来,那些募资成功的AI Agent项目是否会涌现出类似AIXBT那样具有突破性的明星项目?如果能有哪怕一个项目成功脱颖而出,生态整体才有望迎来下一波爆发式增长;反之,团队将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和调整挑战。
短期内的价格波动导致情绪从乐观转为悲观,这在无需许可的开放生态中是常态。大量参与者关注的是短期价格,忽略了项目的长远价值。事实上,这种现象并非Virtual生态独有,即使是比特币等成熟资产的持有者,也常在熊市时陷入悲观。
在价格下跌时,社区成员往往会提出各种建议,但多数集中于如何拉抬价格的短期策略,而非推动生态长远发展的深层方案。让我联想到几个月前的以太坊低谷期,当时社区压力巨大,许多短视建议可能动摇了项目根基。我曾担忧Vitalik会不会因社区压力而做出不利于以太坊长远发展的妥协。
如今的Virtual生态面临类似挑战:大量建议带有情绪化色彩,缺乏战略高度。项目价格自然会出现大幅波动,绝大多数项目最终将难逃失败命运,只有少数能够在时间的考验中存活并成长。Genesis Launches推出的项目中,或许90%以上将会失败,剩余的10%虽然存活,但价格同样会经历剧烈波动。
对短期交易者而言,获利离场是合理选择;但对于长线投资者,关注项目实质进展、给予团队时间和空间才是关键。在此期间,团队应重点优化关键机制,尤其是加快推出和迭代ACP协议。
我认为,ACP协议的成功将是Virtual生态脱离纯粹情绪与博弈状态、迈向真正价值创造和创新应用的关键。如果团队能坚守核心建设,不被短视声音干扰,未来的成长潜力将大大提升。
我参与这些项目,关注的是几个月后项目能取得何种实质性成果,对当前阶段的价格波动并不过于担忧。正如段永平所说,做难而正确的事情,虽充满挑战,却是成就伟大团队和项目的必由之路。
在这个充满不确定的生态中,能够发现并支持真正有潜力的项目与团队,是所有参与者共同的期望和责任。唯有坚持长期视角,方能迎来Virtual生态的下一个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