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封杀与数据围城之下 加密行业如何挣脱X平台的隐形锁链

2025年6月,一场突如其来的“封号风暴”席卷了加密行业的社交阵地X(原推特),多家项目方及创始人账号被集体冻结,包括 ElizaOS、GMGN、pumpfun 等知名项目及其核心人物。封号来得毫无征兆,激起社区激烈讨论,关于跑路、监管施压、内容敏感等猜测甚嚣尘上。但随着事件发酵,真相逐渐浮出水面:这场“数字清洗”或许不是出于安全,而是出于“收费”。

 

加密项目为何遭集体狙击?

 

种种迹象表明,X 平台此次针对的,是那些未通过官方 API 获取数据的加密项目。以 gmgn、ai16z、eliza 等为代表的项目,长期依赖爬虫等非官方方式抓取数据,以规避高昂的数据使用费用。根据加密KOL AB Kuai.Dong 的披露,X 官方企业API每月调用2亿条推文的价格高达20万美元,部分加密项目为降低成本,绕过官方接口,成为被“整顿”的首要目标。

 

然而封号行为并未止步于警告层面。ElizaOS 创始人 Shaw 爆料称,X 官方不仅指责其违反平台服务条款,还要求其支付5万美元/月购买企业API许可,才可恢复账号正常使用。而 Shaw 表示其已为黄标认证及开发者接口支付费用,却仍被索取巨额“赎金”,质疑其商业行为已近敲诈。讽刺的是,这一行为甚至涉及 X 官方对其开源代码的“反用”,并以此作为指控依据。

 

缴费“妥协”还是战术“投降”?

 

随着事件持续发酵,部分遭封项目如 pumpfun 和 GMGN 的账号陆续恢复,有社区成员怀疑其或已默许X提出的合作条款。pumpfun 删除了狙击追踪等敏感功能,GMGN 则暂停所有爬虫和数据监控服务。而在尝试向 GMGN 官方求证此事时,得到的回复仅是:“没法说。”一语道破当前处境的无奈。

 

加密项目似乎陷入两难:不缴费,失去传播阵地;缴费,则意味着默认平台不透明的收费规则和潜在的内容审查。

 

从技术封禁到经济勒索 X平台的边界正快速扩张

 

自马斯克收购推特并将其更名为X以来,平台生态便经历了剧烈的商业化转型。2023年,X 取消免费API、引入高阶订阅机制,试图摆脱广告依赖、实现创收独立。根据公开数据,2023年X在API服务上取得了9亿美元的收入,占比平台总收入的四分之一,成为继广告和认证收入后的第三大收入来源。

 

但这种收入模式并不透明。2024年,社交媒体管理平台 Publer 公开指控 X 在其每月4.2万美元的企业API基础上,再额外加收“每账号1美元”的月租式计费模式,令其成本激增至数万美元。类似事件在数据整合服务商 Fivetran、Airbyte、Stitch 等也有发生,X 甚至通过律师函强迫其用户升级至高价企业版本。

 

如此“按需收费”缺乏标准、透明与解释空间,体现出平台在API定价权上的绝对主导地位。企业没有议价能力,只能被动接受“封号或缴费”的非对称谈判。

 

财务焦灼与商业重压 X为何对加密企业“下手”?

 

本轮加密企业遭遇强封的根源,或许并不在于内容敏感或监管政策,而在于X自身的经营压力。

 

从2013年上市起,推特在近10年中几乎年年亏损,唯有2018与2019年短暂盈利。马斯克在2022年完成私有化后,继承的是一家年亏损2.21亿美元的烫手山芋。为偿还高达130亿美元的收购债务,马斯克急需通过各种手段“创收”。

 

于是,我们看到了2023年推出的企业认证费、API 计费制度、功能分级订阅等一系列变现措施。即便如此,据路透社消息,X 在2023年的广告收入大跌50%,现金流依然为负。而马斯克在2025年初发给员工的内部邮件中承认:“收入不佳,用户增长停滞,我们正在勉力维持收支平衡。”

 

在如此环境下,加密企业这类高频调用API、大量使用数据资源的群体自然成为“重点对象”,成为X平台“变现生态”的试验田。

 

加密行业为何无法摆脱X的锁链?

 

这场“封号潮”之所以引发行业恐慌,不仅因为账号被冻结,更因为X平台早已成为加密信息传播的主阵地。据CoinGecko数据,超过41.7%的加密用户首选X获取资讯,超70%的KOL活跃于X。无论是Meme币的病毒式传播,还是AI Agent、InfoFi等新兴项目的社交触达,几乎都离不开X的链式反应。

 

正因如此,加密项目虽然崇尚去中心化,却反而最依赖一个高度中心化的平台。这种矛盾在每次“平台制裁”发生时都格外刺眼:理想主义与现实结构的断裂感,使得加密社群频频呼唤“去中心化社交”的归来。

 

Lens、Farcaster 等Web3社交平台虽然仍在发展,但用户规模、产品体验及传播效率仍无法撼动X平台的统治地位。就连曾在Farcaster上高调声讨的Shaw也悄然删除了相关帖子,令社区普遍猜测其是否已“默许协商结果”。

 

一场信息主权的沉默危机

 

当加密行业将自身的内容、用户和传播权力悉数交托给X时,真正的风险才刚刚开始。今天是封号,明天可能是算法降权、内容审查甚至平台断供。在无法替代的强依赖关系下,加密行业实际上已被X平台“结构性锁死”。

 

信息主权,是区块链精神的起点;但在社交平台这块阵地上,加密行业却正在失去它。

 

结语:反抗平台霸权 不应靠愤怒,而需靠建设

 

如果加密世界仍然将社交传播的命脉托付给X平台,那么在下一次的政策收紧或封禁来临时,依然只能被动应对,甚至“打碎了牙往肚里咽”。构建真正属于加密行业自己的社交平台、数据通道与传播工具,或许才是这场看似平台收费危机背后更深层的命题。

 

换言之,加密行业不能永远等待“中心化暴政”的退潮,而必须主动为自己的信息主权造桥铺路。这才是去中心化真正应有的回答。


Powered By ouyi-url.com

Copyright ouyi-url.com.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