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rcle冲破200美元的背后:监管红利与数字美元霸权的“双刃剑”

一、Circle暴涨的象征意义:一场由监管引爆的“数字美元范式转移”

 

2025年6月19日凌晨,美国资本市场掀起一场前所未有的狂潮。刚上市不到两周的Circle(CRCL)股价单日暴涨34%,盘中一度突破200美元大关,自IPO以来累计涨幅超过500%,市值逼近400亿美元。这并非一场纯粹的市场投机,而是一次由制度红利驱动的“范式转移”——一场传统货币体系对数字金融框架的主动吸收和再定义。

 

本轮暴涨的导火索是美国参议院以压倒性优势通过《GENIUS法案》,这部被誉为“数字货币界《格拉斯-斯蒂格尔法》”的新法案,为美元稳定币设定了系统性的监管框架:包括100%高流动性资产储备要求、禁止支付利息、强制注册及审计机制等。稳定币首次被定义为“数字现金”,正式纳入美国联邦金融基础设施。这意味着,数字美元不再是技术幻想,而是现实制度中的合法成员。

 

Circle CEO Jeremy Allaire在社交平台的评论极具象征性:“这不是某个公司的胜利,而是数字美元作为全球基础货币的一次历史性崛起。”

 

二、USDC的“三重跃迁”:合规特权、场景打开与地缘红利

 

Circle的USDC并不是唯一的美元稳定币,但却成为监管红利下最直接的受益者。这背后有三大逻辑支撑其估值重估:

 

1. 合规性特权

 

相较于仍游走于灰色地带的USDT,USDC早在上市前就已实现99.5%储备为短期美债与现金的结构,满足GENIUS法案对“系统性稳定币”的全部合规要求。在金融合规成为风险敏感型资金的第一考量时,USDC天然具备“机构资金避风港”的定价溢价。

 

2. 应用场景扩张

 

法案明确允许稳定币参与跨境支付、零售结算、机构清算等传统金融场景。USDC过去80%的流通量集中于加密交易所,而今则可以全面向Visa、PayPal、Swift网络渗透,其作为“通用支付代币”的功能边界被极大拓宽。

 

3. 地缘战略优势

 

新法案禁止非美元稳定币在美合规流通,并强制外国发行方接受美监管。在此格局下,Circle成为美国数字货币政策的“执行工具”,也成为美元数字化进程中的“国家资产”。

 

USDC当前约610亿美元流通量,占全球稳定币市场份额近三成,在政策与市场协同推进下,正在逐步确立“数字美元首选载体”的战略地位。

 

三、商业模式跃迁:从套利机器到链上央行

 

Circle的收入结构正在经历从“利差套利”向“链上美联储”的跃迁:

 

- 铸币权红利

 

Circle吸收全球美元资产,主要通过短期美债获得稳定收益。2024年其收入高达16.76亿美元,其中超过99%来自储备资产的利息收入。

 

- 支付网络构建

 

其正在构建的CPN(Circle Payment Network),意图替代SWIFT等传统支付清算通道,实现秒级跨境结算。法案明确要求与FedNow对接,为USDC直接挂钩央行清算系统铺平道路。

 

- RWA布局

 

与贝莱德合作推出的USYC国债代币化产品,正在尝试把USDC打造为链上现实资产(RWA)交易与清算的核心通证。Circle逐步从稳定币铸造商,向现实金融系统的“链上托管人”演化。

 

若这些布局落地,Circle的收入结构将由利差依赖,转向“利息 + 交易手续费 + RWA服务费”的多元化模型,商业韧性显著增强。

 

四、泡沫或拐点?散户狂欢与机构减仓的两面镜像

 

市场的短期情绪正在走向极端:

 

- Ark Invest创始人“木头姐”凯西·伍德连续两天减持Circle股票,套现近1亿美元,被视为“利好兑现”的信号;

 

- 相反,贝莱德仍稳坐核心股东席位,并未做出明显减仓动作,反映出其对RWA叙事的长期信心;

 

- 更值得注意的是,Robinhood数据显示,散户交易量已占Circle全盘交易的三成以上,杠杆产品使用率飙升至历史新高。

 

这形成了一个典型的估值分歧结构:

 

- 机构视角关注现金流模型与长期利润释放;

 

- 散户视角更看重“链上美联储”与“数字美元核心”的政策加持与叙事价值。

 

这不禁令人联想到互联网泡沫前夜的微软与思科——一个正在变现技术红利,另一个则还在讲述世界的重构。

 

五、美元霸权的延伸工具,还是监管困境的试验田?

 

Circle的崛起,背后是一个更大的叙事命题:美元如何在Web3时代延续其全球霸权?

 

GENIUS法案实际上是美国财政的“隐性加息工具”——将全球稳定币的增长,转化为对美债需求的结构性引擎。目前USDT与USDC持有的短期美债合计已超过1200亿美元,占比2%。渣打预测到2030年全球稳定币规模可能达到3万亿美元,届时对美国国债的“被动吸纳”将具备系统性影响力。

 

但这一战略也潜藏三大风险:

 

1. 技术逆流:去中心化稳定币(如DAI)与隐私链可能绕过监管,形成灰色套利空间;

 

2. 地缘对抗:数字人民币、港元稳定币的崛起将挑战USDC在新兴市场的支付主导地位;

 

3. 内部裂变:美国立法禁止科技巨头发行稳定币,但传统金融巨头(如摩根大通)已在积极部署,未来竞争或将转向系统性垄断之争。

 

结语:Circle不是终点,而是美元数字化战略的起点

 

Circle股价站上200美元,既是数字金融“被制度接纳”的阶段性胜利,也是美国货币霸权向Web3迁移的起点。这个公司既是创新先锋,也是美元霸权的“隐形代理”。未来它要面对的不仅是商业竞争,更是技术正义、监管边界和全球秩序的重塑。

 

如同一位投资者所言:“Circle的未来,写在区块链上,也写在华盛顿的法案里。”


Powered By ouyi-url.com

Copyright ouyi-url.com.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