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大通试水链上支付新模式 存款代币JPMD或重塑金融基础设施

摩根大通再次迈出重塑传统金融架构的关键一步。6月18日,该行宣布将在Coinbase支持的Base公链上试点发行全新数字资产JPMD(J.P. Morgan Deposit Token),定位为“链上数字存款”的创新形态。相比稳定币,这种由银行直接发行的存款代币更具监管友好性、可编程性与扩展性,被摩根大通视作未来链上支付体系的核心支柱。

 

这一实验不仅意味着全球最大商业银行之一正将区块链战略推进至开放公链,更在稳定币叙事已成“红海”的背景下,为传统银行体系在Web3时代中的角色提供了全新路径。

 

从内部网络到开放链上 摩根大通JPMD实验全面升级

 

JPMD的推出,标志着摩根大通区块链战略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从封闭企业网络向开放区块链迁移。与此前仅限于Kinexys(前JPM Coin)内网系统内进行账户间美元、欧元等法币转账不同,JPMD计划在Base公链上进行真实链上部署,并首次接入Coinbase的机构客户生态系统。

 

据悉,JPMD将仅面向摩根大通机构客户,试点期将持续数月,并在美国监管机构批准后逐步向其他用户和货币品种扩展。未来JPMD可能具备计息功能,甚至纳入FDIC存款保险框架,其监管特性与传统存款账户更为接近。

 

摩根大通Kinexys全球联席主管Naveen Mallela指出,相比目前主导市场的稳定币,JPMD是“可计息、受监管、嵌入银行体系”的链上原生支付资产,更适用于机构客户对合规性和安全性的高度需求。

 

为什么选择存款代币而不是稳定币?摩根大通给出三大理由

 

尽管近两年稳定币成为区块链支付的主流入口,USDT与USDC合计市值已超1300亿美元,但摩根大通并未选择追随这一潮流,而是坚定推动存款代币的发展。其背后的核心逻辑在于:

 

1. 合规与监管优势

 

稳定币往往由非银行金融机构发行,其背后资产多为国债或短期商业票据。相较之下,存款代币直接由持牌银行发行,代表对银行账户余额的请求权,天然具备监管合规性,且可能纳入现行的储备管理与保险体系。

 

2. 更强的扩展性与系统兼容

 

作为“银行货币”的数字形态,存款代币可以直接对接现有银行账户系统,简化清结算流程。此外,其可编程特性使其能够实现更复杂的金融逻辑,如嵌入式支付、智能合约融资、跨境流动管理等。

 

3. 金融稳定与货币政策友好性

 

稳定币的广泛使用可能削弱央行货币政策的传导能力,而由商业银行发行、受到存款准备金和监管约束的存款代币则更符合现有货币体系框架,有助于避免金融体系“平行世界”的产生。

 

JPMD将如何运作?摩根大通对未来支付体系的想象

 

JPMD的设计逻辑清晰:以“银行存款的代币化”替代现有稳定币的应用场景,构建由银行发行、监管保护、开放可编程的链上支付系统。

 

其预期场景包括:

 

- 跨机构支付:机构客户可在链上即时转账,避免传统T+1结算延迟。

 

- 可编程金融:通过智能合约实现多步支付流程的自动化执行,如融资、抵押、保险等。

 

- 链上清结算融合:支持原子结算、即时清算,降低交易对手风险。

 

更重要的是,JPMD并非孤立系统,而是将与摩根大通现有的Kinexys网络协同运行,未来甚至可通过API接入更多机构客户端,逐步拓展“链上美元”的使用半径。

 

Base公链的加入也具有标志意义。作为Coinbase孵化的Layer2网络,Base旨在构建与传统金融兼容的开放基础设施。摩根大通入驻无疑将显著提升其信誉度与应用深度。

 

稳定币赛道拥挤 存款代币能否突围?

 

尽管目前稳定币仍是链上支付的绝对主力,但行业也逐渐意识到“稳定币泛滥”与“碎片化风险”的现实隐患。

 

在6月伦敦DigiAssets 2025大会上,摩根大通执行董事Emma Lovett表示,稳定币市场已趋于“过度拥挤”,多个平台自行发行稳定币可能加剧市场碎片化、信任难以集中,反而降低效率。

 

Lovett直言:“行业应该暂停一下,思考是否需要每家公司都发一个自己的币。”这意味着头部机构更倾向构建统一标准、监管支持的支付工具,而非陷入品牌之间的稳定币战争。

 

摩根大通在2021年发布的《存款代币白皮书》中即指出,在金融机构数字化过程中,基于银行负债发行的存款代币将是长期主流,因为它们最符合“法定货币+监管框架”的双重要求。

 

法规推进加速 美元稳定币仍将受益

 

JPMD的落地并不意味着稳定币时代的终结。事实上,美国稳定币市场也在同步迎来制度红利。

 

6月18日,美国参议院以68票赞成、30票反对,通过《GENIUS法案》,为稳定币构建联邦监管框架。这一法案强调1:1储备、消费者保护及反洗钱要求,预示着美国政府正在试图将稳定币纳入正规金融体系。

 

Circle的上市、PayPal USD的扩展、Visa等金融巨头的合作,也表明美元稳定币在支付与跨境金融中的角色仍将扩大。在这样的格局下,JPMD等由商业银行主导的链上资产,将与合规稳定币形成互补竞争,共建未来数字金融基础设施。

 

结语:链上支付的下一个主角可能是“银行币”

 

摩根大通推出JPMD,是其多年来在区块链基础设施、清算技术和金融制度创新的集成成果。在全球银行纷纷测试数字货币、CBDC路径仍不明朗之际,商业银行发行的存款代币,可能成为介于传统金融与Web3之间最实际的桥梁资产。

 

当“资金以秒计而非以天计”,当可编程货币与监管制度兼容,当链上结算成为主流操作,摩根大通所构想的未来,或许距离我们并不遥远。

 

未来的金融世界,不再是“链外的钱进入链上”,而是“链上的钱本身就是钱”。而这笔钱,也许不是USDT,而是JPMD。


Powered By ouyi-url.com

Copyright ouyi-url.com.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