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掀起制度竞速 加密资产走向主权金融新阶段

在全球加密政策进入“制度转型期”之际,韩国正试图在金融主权与创新开放之间开辟一条新路。6月10日,韩国执政党共同民主党在新任总统李在明领导下,提出《数字资产基本法》草案,拟允许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本币锚定稳定币。这不仅意味着韩国或将成为亚洲首个放行非银行稳定币发行的主要经济体,也可能重塑亚洲加密格局,成为制度建设的范本样本。

 

而在更大的图景下,韩国此举不只是放行稳定币,更是一场关于金融治理、技术路径与国家战略地位的深层博弈。制度红利的真正意义,不在于短期炒作,而在于构建长期的全球竞争力。

 

一、制度突围 韩国迈出关键一步

 

根据草案,企业若拥有不少于5亿韩元(约36.8万美元)的注册资本,并能保证全额储备金,即可申请合法发行与韩元挂钩的稳定币。这一法规若正式生效,将允许金融科技公司、支付平台甚至交易所成为合规的稳定币发行人,不再被视为监管灰区的“边缘玩家”。

 

与美元稳定币长期主导的全球市场格局不同,韩国此次选择的是“本币主权化”路径。2025年第一季度数据显示,韩国加密市场的美元稳定币交易额已超57万亿韩元,占比超过80%,这一格局引发了韩国央行、金融监管机构对外汇流出、货币调控能力削弱的强烈担忧。

 

通过本币稳定币的制度化引导,韩国不仅试图减少对USDT、USDC等美元资产的依赖,也意在用技术手段加强金融主权,实现加密资产与国家货币体系的深度融合。这是一种兼顾创新、安全与宏观政策控制的战略再平衡。

 

二、从制度试点到国家战略 加密资产驶入“正规军通道”

 

韩国政府显然不是仅以稳定币为目的,而是把其作为推进整体数字资产国家化战略的突破口。从现有政策组合可以看出,李在明政府正在推动三项核心制度路径:

 

1. 稳定币 + ETF 双轨并进

 

李在明明确提出将争取推动 BTC、ETH 等加密现货ETF的批准,并允许国内金融机构参与发行。这一政策方向,不仅与美国市场对接,也使得加密资产可被纳入养老金、保险等长周期资产配置结构中。

 

2. 数字资产监管架构升级

 

政府已提出组建“数字资产监管局”,专责协调央行、金融服务委员会(FSC)和金融情报机构(FIU)之间的监管分工。该局将制定风险评估框架、AML/KYC技术接口标准,并推动“跨境审计+链上披露”的合规工具包落地。

 

3. 国家级资本纳入路径打开

 

管理规模达8840亿美元的国家养老金计划,已被纳入允许加密资产配置的政策讨论范围。一旦实现,加密资产将从“投机标的”变为国家认可的“战略储备资产”,其市场定位将发生质变。

 

三、央行立场软化 制度协同渐成体系

 

尽管韩国央行行长李昌镛曾对非银行稳定币发行表达过明确担忧,认为其可能削弱货币调控手段、冲击利率政策执行,但其最新表态显示态度已从防御转向协作。

 

韩国央行近期宣布将配合FSC等金融机构,共同推动统一监管框架,并加强对稳定币在跨境支付、外汇流动等风险的监测管理。此外,韩国央行已参与国际清算银行(BIS)主导的Agorá计划,测试央行数字货币(CBDC)与代币化存款的协同机制。

 

未来可以预见,韩国可能确立如下监管分工逻辑:

 

- FSC 负责合规发牌、发行门槛与透明度审查;

 

- 央行 负责宏观货币政策协调、跨境支付监测与系统风险预警;

 

- FIU 负责链上反洗钱、KYC 机制与交易审计机制设定。

 

这一体系在保障制度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释放本币稳定币的创新潜力,为全球监管框架提供了“可复制模板”。

 

四、为何韩国具备“制度突破”的独特基础?

 

与香港、新加坡相比,韩国并非最早“拥抱加密”的亚洲经济体,但其具有两大关键优势,或可使其在下一阶段弯道超车:

 

1. 底层用户结构强,零售驱动更彻底

 

韩国是全球个人投资者参与度最高的国家之一。数据显示,约有1800万人(占全国人口三分之一)持有数字资产。Upbit、Bithumb 等交易所日交易额常年位居全球前十。

 

更重要的是,韩国加密市场呈现出“中老年化”趋势:40岁以上用户占高净值用户的78%。这类人群配置逻辑更加稳健,需求更倾向于低波动、高合规、可申报的资产产品——本币稳定币正好满足这一特征。

 

2. 制度灵活度高,政策执行效率强

 

韩国政治体制相对集中,行政效率高。李在明上台后,加密政策迅速推进,从立法、机构设立到央行配合一气呵成,体现出“国家级试验场”的潜力。

 

相比香港仍在应对发牌制度落地过程中的摩擦,新加坡推进速度放缓,韩国的“快准狠”风格或更符合加密产业瞬息万变的节奏。

 

五、风险预警:制度创新与政策泡沫需双重防范

 

制度创新并不意味着无需监管。目前市场对《数字资产基本法》的预期极为乐观,但过快上涨也引发了警示信号:

 

- 资产泡沫:如 KakaoPay 股价在法案公布当天暴涨18%,创2024年以来最大单日涨幅。但摩根大通等机构提醒,其短期估值上涨缺乏基本面支撑,需警惕制度红利被提前透支。

 

- 监管错配:韩国尚未完全建立链上审计、跨境税务共享机制,一旦资本流动失控,可能引发“泡菜溢价”再次膨胀、外汇平衡受损。

 

- 信任缺口:距离 Terra-Luna 崩盘事件仅三年时间。稳定币合规化的前提是彻底修复公众对算法币崩盘的信心,建立完整的储备审计与信息披露机制。

 

结语:下一个加密强国的核心在“制度信仰”

 

稳定币合法化只是起点,更长远的目标是通过制度化路径将加密资产融入国家金融主干道。从“监管放行”到“监管接管”,从“制度补位”到“制度主导”,韩国正在走一条不同于美式自由实验、也不同于中国式封闭管控的中间路径。

 

未来三年,加密行业的制度竞赛将不再由谁最早行动主导,而是看谁最早跑通“合法合规、金融整合、宏观协同”的闭环体系。

 

韩国的这场尝试,是制度工程师主导下的金融创新范式,更是数字金融全球格局重构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制度红利不是短期热潮,而是长期护城河。韩国,或许正走在它真正成为全球加密金融重镇的征程上。


Powered By ouyi-url.com

Copyright ouyi-url.com.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