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币成为科技巨头的新赛道 刘强东押注跨境支付革命

稳定币,正在成为互联网巨头们追逐的新“金矿”。

 

继人工智能之后,这个曾经被视为加密世界“灰色地带”的金融技术概念,正在重新回到聚光灯下。2025年6月17日,京东集团董事局主席刘强东首次在公开场合高调宣布,京东将全面进军稳定币领域,并计划在全球主要货币国家申请相关牌照,以实现“将跨境支付成本降低90%,将转账时间压缩至10秒以内”的目标。

 

这一表态,标志着中国大型科技公司开始正面进军加密金融,尤其是在支付基础设施这一核心层面——而这次选择的突破口,正是稳定币。

 

稳定币热潮下的战略重构

 

与比特币、以太坊等价格剧烈波动的加密资产不同,稳定币通过锚定法定货币(如美元、港元)或高流动性资产,实现币值的相对稳定。这一特性,使得它在跨境支付、资产结算、价值存储等金融场景中显现出极强的现实应用价值。

 

国际清算银行(BIS)曾发布报告指出,稳定币的跨境支付效率较传统银行体系高出近百倍,交易成本可低至原来的十分之一以下。也正因如此,稳定币成为全球金融创新的热门赛道,吸引了全球科技与金融巨头的高度关注。

 

据统计,截至2025年5月,全球稳定币总市值已突破2460亿美元,较2019年增长接近50倍。这场增长的背后,是一场正在加速重构全球支付体系的深层博弈。

 

京东的入场信号与战略意图

 

刘强东曾在2014年京东赴美上市之际感慨,错失支付基础设施建设是他创业生涯中“最遗憾的决定之一”。如今,稳定币所蕴含的支付革新能力,显然令他看到了一个“补课”的历史机会。

 

根据公开信息,京东旗下的稳定币名为 JD-HKD,是一种与港元1:1挂钩的数字货币。其每一枚稳定币都由等值港元资产(如现金、国债)全额抵押,并由持牌银行托管,确保资产透明、安全、可审计。

 

发行方“京东币链科技”注册于2024年3月,持有香港证监会发放的第1类(证券交易)、第4类(就证券提供意见)、第9类(资产管理)金融牌照,具备较完整的金融服务资质。目前,JD-HKD已进入香港金融管理局稳定币沙盒监管计划的第二阶段,预计不久将迈入实际流通应用。

 

刘强东在今年6月的分享会上进一步明确表示,京东将在B端(企业跨境支付)完成稳定币的基础应用后,逐步拓展至C端(个人消费支付)场景,目标是在全球任何一个国家购物时,用户都能用京东稳定币完成秒级支付。

 

这不仅是一次技术与场景的融合,更是京东试图打通电商、支付、金融三大业务闭环的关键一跃。

 

稳定币的商业模型:支付变革背后的利润引擎

 

从商业角度看,稳定币不仅是工具,更是利润中心。

 

以刚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的Circle公司为例,其发行的USDC即为全球最主流的美元稳定币之一。2023年,Circle实现净利润2.68亿美元,2024年为1.56亿美元,其核心收入来源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 储备资产利差:用户购买稳定币所缴纳的法币资金可用于投资美国国债等低风险资产,从而获得稳定利息收入;

 

- 交易服务费:在跨境支付、平台结算等环节,向用户或合作方收取服务手续费。

 

同理,京东稳定币也可通过类似模式获得收益。一方面,用户充值的港元储备可形成利差收入;另一方面,通过与电商平台、支付通道及金融机构的协同,收取结算、兑换、清算等服务费用,打造闭环金融生态。

 

从这层意义上讲,稳定币不只是“支付工具”,更是大厂构建新型商业模式的支点。

 

全球科技公司竞逐稳定币 香港成合规落脚点

 

值得注意的是,京东并非孤例。近期,蚂蚁国际、蚂蚁数科、沃尔玛、亚马逊、小米、Visa、PayPal等海内外科技和支付巨头,均已纷纷宣布稳定币相关项目。

 

其中,蚂蚁集团已将香港设为国际稳定币业务总部,并在监管沙盒内测试与Alipay+联动的跨境支付系统;沃尔玛则尝试以稳定币为工具,降低低收入国家用户的支付门槛,提升普惠金融水平;亚马逊则从供应链结算角度切入,探索稳定币对成本控制的优势。

 

香港成为稳定币竞赛的核心节点,原因显而易见。2025年5月正式通过的《稳定币条例》是全球首部完整的法币稳定币监管法案,设定了1:1资产储备、最低资本要求、定期审计及牌照制度等一整套合规机制,将此前游走于“灰色地带”的加密金融正式纳入法治轨道。

 

随着该法案于8月1日正式生效,香港监管机构已筛选出首批参与稳定币沙盒的三类主要力量:

 

- 科技巨头(如京东、蚂蚁、小米):以电商与场景驱动为核心,抢占跨境零售支付的前沿阵地;

 

- 传统金融机构(如渣打银行、摩根大通等):着眼于稳定币的清算结算与资产证券化应用;

 

- Web3企业(如HKDR发行方圆币科技等):专注链上资产与稳定币原生生态的建设。

 

渣打银行最新报告预测,到2028年全球稳定币市场规模可能达到2万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58%。这不仅是一次支付革命,更是一次制度性金融变革的前奏。

 

稳定币能否成为“新SWIFT”?

 

稳定币作为一种新型数字支付工具,正加速向全球支付基础设施渗透。它既可与传统支付网络并行存在,又能重构货币流通路径,为低成本、无国界、秒级到账的支付体验提供可能性。

 

某种程度上,这场变革正在挑战SWIFT等传统国际结算系统的主导地位。尤其在“一带一路”国家、拉美、东南亚等美元体系边缘地区,稳定币凭借其可编程性、普惠性与效率,具备“弯道超车”的潜力。

 

但与此同时,稳定币也面临诸多挑战:监管边界仍不清晰、技术标准尚未统一、用户教育不足、法币流动性对冲机制不完善……要想真正重塑全球支付秩序,稳定币还需经历技术打磨、制度磨合与市场考验的“三重淬炼”。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随着越来越多的巨头入场,这场围绕下一代全球支付网络主导权的战争,已经全面打响。而稳定币,正在从边缘走向主舞台,成为金融科技发展的重要风向标。


Powered By ouyi-url.com

Copyright ouyi-url.com.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