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陆家嘴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首次公开提及“稳定币”这一话题,引发广泛关注。他指出,区块链与分布式账本等新兴技术正推动央行数字货币与稳定币加速发展,改变传统支付体系,实现“支付即结算”,并在跨境支付方面大幅缩短链条,提高效率。然而,这类技术变革也对金融监管体系构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几乎同时,京东集团董事局主席刘强东也在一次内部分享会上透露,京东正推进六大创新项目,其中就包括稳定币。他表示,希望未来能够在全球主要经济体申请稳定币牌照,从而实现企业间的全球汇兑,大幅降低跨境支付成本,提高效率。这一构想的第一阶段目标是发行与港元和美元挂钩的稳定币,目前项目已进入沙盒测试的第二阶段。
值得注意的是,在大洋彼岸,美国参议院也于同日通过了《稳定币国家创新法案》(GENIUS Act),明确为美元挂钩的加密资产制定监管框架。这一法案的出台被视为稳定币合法化进程的重要里程碑,也预示着稳定币正逐步走向全球金融体系的核心。
与此同时,香港特区政府也在近期完成了《稳定币条例草案》的立法流程,预计将于8月1日正式实施,使香港成为亚洲地区率先引入稳定币监管的司法辖区。
那么,稳定币究竟是什么?它与数字货币有何区别?又为何能在短时间内吸引全球政府与企业的目光?
稳定币的核心意义:连接传统金融与Web3世界
稳定币,顾名思义,是价格相对稳定的数字资产。它通常通过锚定法币(如美元、港币)或其他资产(如黄金、国债)实现价格稳定,背后由一篮子真实资产支持。这种机制的最大优势,在于它融合了去中心化技术与中心化资产的双重特征:账本在链上,透明、不可篡改,而价值则由链下的传统资产保证。
换句话说,稳定币是传统金融体系与Web3世界之间的一座桥梁。一方面,它降低了区块链应用的入门门槛,普通用户无需承受加密资产剧烈波动的风险;另一方面,它也让传统金融机构看到了分布式技术的落地可能。
中美政策竞速:稳定币成为金融主权的延伸战场
美国在稳定币上的立法进展可谓激进。《GENIUS法案》的通过,标志着美国试图借助稳定币巩固其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美元主导地位。Circle的上市正是这一监管转向的典型例证。作为USDC的发行方,Circle一直以合规运营为核心理念,顺应政策趋势,不仅获得监管认可,也成为资本市场的宠儿。
而中国香港则选择从监管“沙盒”起步,通过逐步测试、有限发牌的方式推进稳定币发行。在港的京东、蚂蚁、渣打等多方机构积极参与,显示出稳定币与实体经济结合的强烈意愿。未来香港有可能进一步拓展到稳定币相关的衍生品与证券结算,构建一个完整的虚拟资产生态。
这一南北双轨的政策推进路线,既是金融竞争的延伸,也反映了全球主要经济体对于未来支付体系的战略布局。
技术不是全部:稳定币的风险在于“资产质量”
尽管稳定币带来了支付效率、跨境结算等诸多便利,但隐藏的系统性风险不可忽视。
最根本的问题在于支撑稳定币价值的底层资产是否值得信赖。无论是USDT、USDC还是未来可能出现的“港元稳定币”,它们的价格锚定机制都需要依赖真实世界的资产,如美国国债、商业票据或现金。若这些资产本身存在流动性问题、久期错配或信用不稳,则即使账本再透明,也无法避免兑付危机。
另外,当稳定币体量日益增长,可能会反过来影响到其所锚定资产的市场稳定性。例如,大规模资金通过稳定币集中配置短期美债,可能助力美国财政在短期内缓解融资压力,但无法根治其长期债务扩张问题。稳定币解决的是流动性问题,而非市场信心与信用风险。
数字货币与稳定币的关键差异
与稳定币相比,央行数字货币(CBDC)更强调国家主权与高度中心化的管理模式。虽然两者都属于数字货币范畴,但设计初衷大相径庭。CBDC的本质,是对现有货币形态的数字化替代,而稳定币则更像是新技术下的中间形态,是市场推动形成的解决方案。
从现实落地情况来看,央行数字货币推广缓慢,而稳定币却依靠其用户友好性与技术便利性迅速获得市场认可。这也进一步说明,未来数字支付体系的建设,不能仅依靠行政推动,还需市场机制与技术创新共同演进。
跨境支付、合规监管与应用前景
稳定币最现实的应用场景就是跨境支付。传统跨境结算需经过多家中介机构,周期动辄几天,手续复杂且成本高昂。而稳定币可实现点对点清算,10秒内到账、费用几乎为零。随着稳定币与Visa、Paypal等传统支付机构合作的推进,我们正迎来一场支付体系的深层革命。
京东、蚂蚁、腾讯等科技巨头竞相布局稳定币领域,也正是看中了这一巨大潜力。尤其是对于有全球业务的电商平台来说,稳定币将成为打通海外支付链路、提升运营效率的重要抓手。
不过,伴随使用范围扩大,监管也必须随之而来。如何在支持技术创新的同时,防范洗钱、逃税、资本外流等潜在风险,成为政策制定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市场空间广阔,但仍需理性看待
稳定币的市场潜力确实巨大。当前全球市值已超过2500亿美元,未来有望突破2万亿美元大关。然而,热潮之下也不乏泡沫与误解。金融的本质依旧是风险管理与资产评估,不应被技术表象所遮蔽。
从投资角度看,稳定币相关项目短期可能受降息影响面临利差收缩,但中长期看,市场扩容与合规地位的确立,将为这一赛道带来持续吸引力。
未来几年,随着全球监管框架逐步完善,稳定币或将不再只是“币圈”的产品,而是成为普罗大众日常支付、储值、投资的新工具。
稳定币已不仅仅是加密货币世界的一枚筹码,更逐渐成为全球金融变革的关键支点。它既可能重塑国际支付体系,也可能重构国家金融主权边界。眼下的热度只是开始,真正的博弈才刚刚上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