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地缘风险升级,加密市场急剧下挫
2025年6月13日,以色列对伊朗发动了一轮大规模的先发制人空袭,目标直指伊朗的关键核设施。以色列防长卡茨公开表示,后续将继续打击伊朗的战略目标,并警告将面临来自伊朗无人机与导弹的猛烈报复。这一突如其来的军事行动迅速在全球市场激起波澜,加密资产首当其冲。
比特币价格在消息传出后大幅下挫,最低一度跌至103081美元,较6月10日创下的逾11万美元高点下跌超过6.4%,截止发稿时报104175美元,日内跌幅达3.3%。以太坊跌幅更甚,报2516.77美元,24小时内重挫8.6%。
事实上,前一天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在讲话中曾“预警”局势升级,称美方人员正在从中东紧急撤离,并强调伊朗“不能拥有核武器”。这一表态已令市场提前紧张,加密市场当天即开始下滑,今日的暴跌可以看作是风险情绪进一步发酵的结果。
伊以恩怨积重难返,当前局势并非偶发
以色列与伊朗之间的对抗并非一日之寒。历史上,两国关系曾有短暂的合作时期,但早已因宗教与地缘政治的分歧彻底破裂。伊朗在1979年伊斯兰革命后,正式与以色列断交,转而积极支持巴勒斯坦事业,并对以色列采取强硬立场。
尤其在核问题上,双方长期剑拔弩张。此次以色列对伊朗纳坦兹等地核设施的打击,导致包括六名核科学家在内的重要人员丧生,极大刺激了伊朗方面的回应意愿。
以色列此次行动代号为“狮子的力量”,目标直指伊朗核项目的核心人物与设施,彰显其阻止伊朗发展核武的战略决心。总理内塔尼亚胡称,以色列“必须在伊朗跨过核门槛前先发制人”。有专家分析,以色列或担心一旦伊核协议重启,伊朗将成为事实上的“准核国家”,从而动摇其在中东的核主导地位。
局势恐将持续升级 地区战火可能蔓延
战争是否会扩大战场,成为各方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当前迹象表明,局势正在朝着不稳定的方向发展:
- 以色列立场强硬:已派出200架战斗机实施多轮打击,并公开预计将面临伊朗的报复。
- 伊朗强势回应:拒绝与美国举行新一轮核谈判,并指责以色列的军事行动是在美国默许下进行。伊朗代表已向联合国安理会请求召开紧急会议,谴责以色列“非法侵略”。
- 美国立场微妙:虽然特朗普政府声称未参与以色列的打击行动,但伊朗依然将美国视为“幕后支持者”,并警告若冲突升级,美国在中东的军事基地将面临袭击风险。
- 英国选择中立:据报道,英国不会介入保护以色列,这为局势增添不确定性。
伊朗革命卫队司令、国防部长等高级官员已公开表示,若遭再次打击,将报复美国本土外的所有利益。此番言辞是否仅是策略威慑还是实质性军事威胁,尚待观察。
若冲突延伸至霍尔木兹海峡等关键战略节点,将严重影响全球能源运输与地缘稳定,甚至可能引发一场区域级甚至全球性的能源与金融震荡。
市场反应激烈 加密资产成为风险释放出口
战争的直接后果已在金融市场上表现得淋漓尽致。油价暴涨成为冲突带来的第一个警示信号:
- 布伦特原油上涨4.3%,达72.4美元/桶;
- 美国WTI原油上涨5%,至71.4美元/桶;
- 黄金作为避险资产上涨1%,至3413.6美元/盎司;
- 美股期指全面下挫,道指期货一度下跌超540点,标普500与纳指期货跌幅均超过1.4%。
与此同时,加密资产作为典型的风险投资标的,成为资金外逃首选。高杠杆环境下,多头迅速爆仓,特别是机构与散户投资者避险情绪升温,加剧了市场的短期恐慌性抛售。
更深层的影响还可能体现在矿工利润与链上生态上。能源价格上涨将增加矿工运行成本,部分小型矿工可能被迫关机或抛售所持币种套现。此外,一旦美元走强,将压制以美元计价的比特币与以太坊等资产估值,从而加剧下跌趋势。
地缘政治影响短期波动 长期走势仍受基本面主导
不过,回顾历史数据可以发现,加密市场虽然对地缘政治极为敏感,但这种反应往往集中于短期,随后随情绪缓和迅速修复。
例如,2024年4月伊朗曾发动对以色列的报复性空袭,当时比特币在短时间内暴跌7%,但仅过一天便强势反弹至66096美元,并在一个月内稳步维持高位整理态势。
因此,可以判断:伊以冲突短期内会显著加剧市场波动,但中长期走势仍需看监管政策、宏观经济环境与机构参与度等基本面因素。
若冲突逐步降温或局限于有限范围,随着市场风险溢价回落,比特币与主流加密货币有望再度获得资金青睐。尤其是对比特币而言,其越来越被部分投资者视为避险资产,未来仍可能因对美元信用体系的对冲需求而再度上涨。
总结
此次伊以冲突为全球市场带来了巨大不确定性,加密市场作为高波动性资产自然受到重创。从长远来看,战争冲击虽剧烈,但仍属于短周期冲击。当前更需要警惕的是冲突是否升级为长期、系统性的中东区域战争,尤其是牵涉能源、中美博弈与核不扩散等核心问题。
投资者应保持谨慎,关注风险边界,并密切跟踪国际政治局势、美元走势与监管态度。在充满变量的当下,防守或许比追涨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