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能选择一块稳定的国家货币,或一份加密货币资产,哪一个会让你安心?在发达国家,大多数人可能毫不犹豫地选择国家法币,因为它们更稳定、流通性强、信用高。但在另一些地方,比如非洲、南美、东南亚和中东,人们的选择却截然不同。他们越来越倾向于选择虚拟货币,尤其是稳定币。这不是投机炒作,而是现实生活中的生存策略。
这一变化揭示了一个宏大的背景:当法币失去信用,虚拟资产成为避风港。
非洲数字货币先行者的身份是被逼出来的
非洲一度被视为金融基础设施最落后的地区,但却意外走在了全球数字资产采用的前列。
2023年,非洲数字支付账户突破8.5亿个,占全球的一半以上。肯尼亚75%以上的成年人使用移动支付,南非这一数字为70%,而传统强国德国仅为42%。非洲人不仅拥抱移动支付,更大规模地使用加密货币,尤其是稳定币。数据显示,撒哈拉以南非洲在一年内交易了约1250亿美元的加密货币,其中一半以上为稳定币交易,尼日利亚贡献近590亿美元。
这不是投机,而是对抗货币崩溃的现实选择。
非洲多国法币贬值严重,2024年平均通胀率高达18.6%。津巴布韦的通胀率更是突破92%,货币失去储值功能;而政府严格外汇管制使人们很难换取美元或欧元等硬通货。在这种背景下,锚定美元的稳定币(如USDT)成了“数字美元”的替代品。
当地民众通过P2P平台如Yellow Card,绕开银行,用更低的汇率成本换取稳定币;一些企业甚至直接用USDT发工资;跨境汇款费用更是从平均7.8%降至0.1%。稳定币成为打破金融孤岛的救生筏。
全球危机加速稳定币普及 非洲只是冰山一角
非洲的情况并非特例,全球多个经济动荡的国家都在大规模采纳稳定币:
- 土耳其:货币贬值引发稳定币热潮,USDT交易量一度占全球30%
- 阿根廷:解除资本管制后,稳定币交易量瞬间飙升一倍
- 俄罗斯:遭遇SWIFT封锁后,大宗商品结算向稳定币转型
- 东南亚:加密货币成为网赌、洗钱等资金流的主通道
稳定币已从金融边缘产品跃升为全球性的交易媒介。数据显示,过去6年间,稳定币总规模增长45倍,达到2460亿美元,年交易量超过28万亿美元,远超Visa和MasterCard等传统支付巨头。
谁在背后收割稳定币红利?
稳定币的崛起,不仅改变了个人用户的理财逻辑,也造就了新一批金融超级玩家。
以USDT的发行公司Tether为例,仅150名员工在2024年的利润就超过130亿美元,人均年利润近1亿美元。这背后主要依靠三大盈利来源:
1. 储备金利息:稳定币背后的美元资产产生的利息构成公司主要收入
2. 交易手续费:尤其是跨境和大额转账
3. 市场套利与流动性提供
不仅如此,Tether如今已成为美国第19大国债持有者,间接支撑美国财政。这类稳定币公司正逐渐演变为全球金融的“隐形央行”。
稳定币的本质是“影子美元” 它强化了金融霸权
稳定币表面看是去中心化的产物,但核心仍然是对美元资产的锚定。全球绝大多数稳定币(如USDT、USDC)都以美元或美债为储备资产,其使用越广,美元的国际影响力就越强。
这构成了“影子美元”的全球扩张网络:全球用户越是涌向稳定币,Tether等公司就增持更多美元或美债,从而进一步强化美元在全球的金融霸权。这种机制甚至不再依赖美联储的政策杠杆,而是通过市场自动放大美国信用扩张的能力。
美国已在2024年初提出《GENIUS法案》,正式将稳定币纳入监管。相关预测指出,到2028年,全球稳定币规模将超过2万亿美元,所需美债储备将高达1.6万亿美元。
其他国家也纷纷跟进:
- 香港试点锚定港币的稳定币
- 京东测试JD-HKD数字稳定币
- 新加坡、欧盟、俄罗斯加快本币锚定稳定币计划
这是一场无声的金融地震 每个人都在参与
尽管稳定币在提供金融普惠、降低交易成本、促进跨境结算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但风险也不容忽视:
- 储备金透明性差:许多稳定币公司未定期公开审计报告
- 脱锚风险:2023年硅谷银行事件曾导致USDC大幅跌破1美元
- 冻结资产的风险:Tether曾冻结俄罗斯交易所2700万美元资金,引发广泛争议
- 去中心化是假象:大多数主流稳定币都可被单方面冻结、审查
它们正在重塑金融秩序的同时,也集中化了全球资金控制权,真正的“去中心化”尚远。
写在最后:金融的新战场已经开启
稳定币正处于金融制度缝隙中的黄金阶段。一方面,它们尚未被主权监管全面纳管;另一方面,它们又切实解决了当前金融系统的效率与可得性问题。
对于非洲人来说,稳定币不是科技潮流,而是生存的工具。
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稳定币既是现代化的桥梁,也可能是新的主权挑战。
而对于美国来说,稳定币是一种无需军事或外交手段就能强化美元统治力的“隐形武器”。
未来十年,稳定币之争将不止是货币竞争,更是主权、技术和权力的新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