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半年,全球加密资产市场经历了历史性的转变——从以往以散户为主导的投机市场,逐渐演变为机构资金主导的成熟资产配置领域。比特币于5月22日创下年内11万美元的高点,彰显了这一趋势的力量。机构投资者的持续涌入,推动了加密资产从单纯的投机工具,向更广泛的资产配置工具转型。这一转变不仅带来了加密货币价格的显著上涨,也为加密概念股打开了新的投资窗口,催生了市场的价值重构和投资范式的升级。
全球加密市场的机构化转折
在美国股市,Coinbase的股价在5月末至6月初维持高位震荡,5月22日触及271.95美元高点。Circle公司于6月5日登陆纳斯达克,首日股价暴涨167%,引发市场高度关注和多次熔断机制启动。与此同时,港股市场也受益于香港《稳定币条例》出台,华兴资本控股因其早期投资Circle股价盘中大涨超过14%。连连数字、欧科云链、移卡科技及众安在线等加密相关股票纷纷迎来大幅上涨。A股市场中,翠微股份、中科金财、恒宝股份等相关企业同样表现突出,体现出全球范围内加密资产相关市场的联动效应和投资热潮。
这一阶段的价格上涨及投资热情,清晰反映了加密资产市场正经历从散户驱动到机构主导的深刻变革,投资者逐渐从“炒币”转向“炒股”,意味着对加密资产价值的认知正在步入理性和成熟阶段。
加密资产上涨背后的多重动力
近期加密资产市场的强势表现并非偶然。主要动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机构控盘与资金集中加速
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5月,比特币的机构持币比例显著攀升,链上活动显示大型资管公司如贝莱德、富达通过比特币现货ETF吸纳了数十亿美元资金。比特币逐步成为机构投资组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式纳入全球资产配置模型,进一步增强了市场信心和资金稳定性。
二、以太坊生态的技术升级推动增长
以太坊网络迎来坎昆升级,显著提升网络性能和交易效率,推动Layer 2解决方案交易量突破60%,总锁仓量(TVL)超过1080亿美元。智能合约调用频次同比增长55%,这些技术进步不仅促进ETH价格上涨,也激发了以太坊生态系统的广泛应用和创新活力。
三、稳定币合规进程重塑金融基础
美国《GENIUS法案》确立了稳定币100%美元或美债储备的监管要求,稳定币市场总市值突破2800亿美元。香港《稳定币条例》的实施为跨境支付和供应链金融提供了合规保障,推动了稳定币在传统金融中的渗透。合规进展为稳定币及相关资产带来透明度和安全性,吸引了更多机构资金。
这些因素共同塑造了加密资产价格上涨的坚实基础,也反映在相关上市公司的股价联动表现上。
加密概念股市场的联动与产业耦合
加密资产的火爆带动了加密概念股的显著上涨:
- 美股市场中,Coinbase和矿业企业如Marathon Digital Holdings、Riot Platforms股价稳定上扬,Circle上市首日暴涨成为焦点,Bitfarms和HIVE Blockchain等矿业及区块链企业表现同样不俗。
- 港股市场因政策利好显著活跃,华兴资本控股因持有Circle股份备受市场关注,股价强劲上涨。连连数字、欧科云链、移卡科技、众安在线等公司股价出现多倍涨幅,京东、光大控股等金融科技企业也在上涨行列。
- A股市场则以数字货币及密码安全为主要板块,翠微股份、中科金财和恒宝股份表现亮眼,显示出市场对加密技术及应用的持续关注。
这种股价联动背后,是加密资产与相关产业链的紧密耦合,以及机构资金对估值体系的重塑。
价值重构的核心驱动力
加密资产和概念股市场价值的深度重构,主要由以下三大力量推动:
1. 合规化打造市场基础
2025年全球监管框架趋于完善。美国《GENIUS法案》和欧盟MiCA法规强化了稳定币和加密资产监管,香港通过“双轨制”监管模式形成独特优势。合规不仅提升了市场透明度,更带来了“牌照溢价”,机构资金更青睐合规平台,资金流动更为稳定。
2. 机构化资金改变定价逻辑
机构投资者如贝莱德的比特币ETF推动了长期资产配置的转变,主权基金和企业财库也将数字资产纳入抗通胀工具。机构资金强化了币价与股票价格的联动,市场从单纯散户投机向理性投资迈进。
3. 技术创新注入增长活力
区块链技术在传统金融的应用不断拓展,包括链上黄金代币、债券平台等,极大提升了资产数字化和交易效率。技术进步为加密企业赋予科技创新属性,推动市场估值逻辑由单一金融属性向科技驱动跃迁。
这三股力量交织,使加密资产及相关股票步入更加成熟、合规且技术驱动的新时代,价值评估体系实现质的飞跃。
监管差异与场景应用助推未来增长
未来几年,全球加密监管将趋于分化和细化:
- 美国SEC将推出加密资产托管牌照,强化合规监管。
- 欧盟则加强反洗钱(AML)和客户身份识别(KYC)规则。
- 香港积极打造数字资产枢纽,吸引合规企业落地。
这种监管格局推动市场集中度提升,持牌机构将占据主要份额,合规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壁垒,打造长期资本的“护城河”。
与此同时,现实世界资产(RWA)成为连接传统金融与数字金融的重要桥梁。麦肯锡预测未来RWA市场规模将突破数千亿美元,房地产、碳信用、供应链金融等领域是主要落地场景。区块链加速资产证券化和流通效率提升,为数字资产注入更多实体价值支撑。
企业层面,数字资产配置趋势显著。例如港产烹饪平台「日日煮」母公司已启动大规模比特币购入计划,三年内计划累计持有5000枚比特币,旨在将数字资产作为核心价值储备,探索数字经济潜力。这一做法代表了企业投资范式从单纯价格投机向资产多元化配置与价值共生的跃迁。
结语
加密资产的机构化转型非短期泡沫,而是全球金融体系对去中心化信任机制的制度性认可。从“炒币”到“炒股”,投资逻辑由零和博弈升级为价值共生。合规构筑企业生存底线,技术决定成长速度,场景应用塑造估值天花板。
港股政策红利、美股业务转型、A股技术突破,三者共同推动市场估值体系重构。未来投资机会不再聚焦短期价格波动,而是围绕合规壁垒、技术深度和场景整合能力,挖掘穿越周期的“加密价值创造者”。这一新范式预示着数字金融与传统金融深度融合的新时代已然开启,投资者需未雨绸缪,抓住这一历史性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