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序时代下的迷茫与挣扎:“特朗普2.0”如何撕裂了当代年轻人的未来图景?

一、从不确定性到失序:特朗普2.0引发的多重震荡

 

2025年,美国社会再度陷入混乱。洛杉矶的暴乱成为头条新闻,而此前的热议焦点还包括哈佛国际学生签证问题和中美贸易摩擦。或许你会觉得,贸易战的事似乎已经过去许久,但回想起来,特朗普2.0自重新上台至今不过半年,已掀起了层层叠叠的冲突与变局——特朗普与泽连斯基的对峙、持续升级的中美贸易战、对国际学生政策的严苛调整,以及现在的加州社会动荡。

 

如果说特朗普1.0时代的关键词是“不确定性”,那2.0时代的关键词无疑是“失序”。不确定性依然意味着可能出现合理解决的路径,而失序则让一切规则似乎都已崩解,理想的蓝图荡然无存。今天发生的事情,毫无规律可循,下次更难预测。

 

比如,某服装品牌的创始人曾告诉我,他们花了整整一年时间打造生产链和团队,原计划2025年全面进入美国市场。即使他们在2024年大选期间做了关税风险预案,现实仍远远超出了想象。美国政府单方面提高对中国商品关税高达145%,直接击碎了企业的战略布局,投入的成本付诸东流,员工纷纷面临失业危机。

 

而当中美达成关税缓和协议时,关税却仿佛瞬间消失——这一切变化没有任何预兆,也毫无规则可循。企业主对此只能苦笑:“只能从长远再考虑。”

 

媒体报道中,美国市场对贸易协议的反应仍旧“谨慎乐观”,但真正的风暴显然还未过去。

 

二、失序下的年轻群体:无助的国际学生与迷茫的职场新人

 

面对这种无序和动荡,企业尚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但年轻群体尤其是国际学生,成为最脆弱的群体。

 

在美国的许多高校线上讨论中,国际学生被建议不使用真名,避免摄像头曝光,以减少风险。社交平台Reddit上,“是否放弃赴美留学”的帖子充满了留学生的无奈和焦虑。一位已拿到签证的学生坦言自己正考虑转学欧洲,只因担忧入学后签证被吊销。另一位学生表示,“我们像惊弓之鸟,时时刻刻提心吊胆”。

 

我和一位在美中国留学生通话,他说:“大家都夹着尾巴做人,尽量不招惹事。”无怨无怒,只是一种临冬蛰伏般的谨慎。课堂上,学生们避免参与激烈讨论,校园活动也日渐冷清。那种“闷声发大财”的生存策略成为许多人的无奈选择。

 

在一个强调个人英雄主义的美国大学环境里,低调往往意味着放弃机会。可是,在这场政治与社会风暴中,谁还能承担起放手一搏的风险?

 

这位留学生甚至请求我不要透露他的任何信息,因为在如今的环境中,任何身份暴露都可能带来无法预测的后果。

 

三、断裂的因果链:一代人的无助与心理失衡

 

关税变动和签证政策本非新鲜事,但政治的急剧倒转却打破了人们赖以生存的根本逻辑。几代人习惯相信努力会带来回报,国际交流和名校学历意味着更多机会。但现在,这一切似乎成了“政治审查”的幌子,商业行为变成国家安全威胁,国际背景成了“他心怀异志”的标签。那些曾被视为社会精英的年轻人,反倒成了最容易被遗弃的“浮萍”。

 

这种局面,不禁让人联想到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的“习得性无助”理论。该理论指出,当个体反复努力却无法改变结果时,无助感会加深,最终导致彻底的放弃和麻木。

 

塞利格曼的经典实验中,狗被电击并发现无法逃脱后,最终放弃挣扎,即便后来环境变好,也无法恢复活力。类似的焦虑与无助感在人类志愿者身上同样出现,特别是在面对不可控的随机事件时,个体的焦虑和混乱会加剧。

 

更令人震惊的是,积极结果的随机性同样会造成无助感。比如一些富二代的迷茫、意外暴富者的失落,都是因为努力与回报的因果关系被打破,个体开始怀疑自身价值与存在意义。

 

当今全球化时代,国际政治的博弈渗透进生活的每个角落,原有的“因果规则”被不断扭曲和破坏。个体的努力似乎变成了无意义的挣扎,世界观也在这一过程中遭遇深刻崩溃。

 

四、群体性无助的蔓延:价值观的降级与沉默的年轻一代

 

美国政治学家Ronald Inglehart研究发现,代际价值观的变化核心在于对“生存安全感”的感知。当生活充满不确定和威胁时,人们放弃对意义和冒险的追求,转而保守求生,避免风险。

 

这就是一种结构性的“降级”:人们不再渴望星辰大海,开始聚焦温饱和基本安全。在社交媒体的激烈骂战和情绪流量中,这种集体的无助常被误解为愤怒或分裂,实则是一种沉默的失能。

 

年轻一代的梦想与抱负被现实无情碾压,内心建起的“庙宇”没有神明,只有冷漠的生存法则。

 

五、沉沦不是宿命:掌控感是打破无助的钥匙

 

尽管环境严峻,沉沦并非唯一结局。塞利格曼的实验还表明,只要给予个体哪怕一丝“可控性”,无助感就会明显减少。即使是一个虚假的控制感,也能大大提升人的信心。

 

对于已经陷入无助的动物,突然的解脱往往能迅速唤醒其活力。对人类而言,真正重要的是“掌控感”:相信自己能够以某种方式影响现实,哪怕微小。

 

掌控感不仅是心理学赋能的核心,更是一种自我激励的哲学。它可能来自外界支持,但更重要的是,个体需要“踹开那扇门”,主动争取改变。

 

六、走出迷雾:在失序时代寻找新的意义

 

在这个全球秩序破裂、规则重塑的时代,我们失去了旧有的因果关系,但也被迫开启了新的探索。新的意义不再是既定的路径,而是一个未知的征程。

 

当代年轻人所能做的,是认清失序的本质,直面内心的恐惧与无助,重新构建属于自己的“掌控感”和生命哲学。

 

这份力量,不需要华丽的语言,也不要求光鲜的外表,它是一种顽强生存的意志,是在风暴中依然选择站立的决心。

 

最终,“特朗普2.0”所带来的不仅是混乱和恐慌,更是一场对个人和集体信念的深刻拷问。谁能从中走出沉沦,重新定义自己的未来,谁就可能成为新秩序的缔造者。


Powered By ouyi-url.com

Copyright ouyi-url.com.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