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十年中,稳定币作为加密货币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从试验到突破的关键发展阶段。投资机构1confirmation见证了这一过程,支持了多个稳定币项目,包括MakerDAO、Basis和Bridge。这些项目中,有的经历了失败,有的取得了成功,还有的实现了突破性的行业收购,充分验证了一个核心观点:稳定币是加密货币领域首个真正超越投机属性、对市场具有深远实际意义的产品。
稳定币的战略价值与发展历程
从1confirmation成立之初,团队就坚定押注稳定币,并非跟风市场热度,而是基于稳定币展现出的切实应用潜力。2017年,1confirmation投资了MakerDAO,开启了去中心化抵押稳定币的先河,该项目至今依然是生态系统中的基石。2018年,团队押注算法稳定币Basis,尽管该项目最终失败并返还投资,但其尝试推动了算法稳定机制的发展。2022年,1confirmation投资了Bridge,后者被支付巨头Stripe以11亿美元收购,成为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加密货币并购案之一,标志着稳定币技术与传统支付体系的深度融合。
这些不同命运的项目共同证明了稳定币的重要性:它们不仅是技术实验,更是加密货币走向主流的关键路径。
市场规模快速攀升 北极星指标引领行业走向
稳定币链上供应量作为衡量加密货币实际采用度的“北极星”指标,近年来显示出爆发式增长。截至2025年中,全球稳定币供应总额已超过2470亿美元,较2024年初上涨了90%,远超2022年5月的历史峰值1870亿美元。这一增长不仅代表资金规模的扩大,更体现了稳定币用户基础的持续增长和链上活跃度的提升。
宏观经济驱动下的稳定币战略地位
稳定币的崛起并非偶然,而是多重宏观经济因素共同推动的结果:
- 美元全球储备地位的挑战:自2015年以来,全球央行持有的美元储备比例从65%下降至57%。金砖国家的去美元化趋势以及新兴经济体的贸易壁垒促使美元需求结构发生变化。稳定币以互联网为载体,绕开传统银行体系,直接向全球用户分发美元资产,成为国际资金流动的新渠道。
- 美国国债买家的新角色:如Tether这类大型稳定币发行机构已成为美国国债的重要买家,购买量超过德国和澳大利亚。随着日本、中国等传统买家逐步减持,美国政府越来越依赖数字资产发行者来维持财政运营的资金需求。
- 即将出台的法规利好:被称为“Genius Act”的稳定币立法有望允许美国银行、Meta等科技巨头发行自有稳定币,极大地拓宽市场规模和应用场景。这种监管上的明确性预示着行业将迎来更大规模的合法发展。
稳定币原生应用的爆炸式增长机遇
宏观环境为稳定币铺就了发展轨道,而更令人兴奋的是稳定币原生应用正处于爆发前夜:
- 消费级应用崛起:Polymarket等平台展示了稳定币在真实世界信息传播、预测市场等领域的巨大潜力,其交易量已达数十亿美元。这种应用将链上价值与现实世界紧密结合,极大提升了稳定币的实用性和接受度。
- 新兴市场的金融包容性:长期以来,加密货币承诺为全球数十亿无银行账户人群提供金融服务。如今,稳定币真正实现了这一目标。1confirmation最新投资的Karsa正服务于巴基斯坦和尼日利亚等高通胀国家,帮助用户通过美元稳定币对冲本币贬值风险,促进金融稳定和经济发展。
- 地域扩张与多币种支持:目前,99.9%的稳定币挂钩美元,但未来五年,随着欧洲、英国等地监管框架的完善,欧元、英镑等法币挂钩的稳定币将迅速增长,推动全球数字货币生态的多元化发展。
面向未来:稳定币引领加密主流化新纪元
稳定币无疑是加密货币走向大规模主流应用最清晰的路径之一。与依赖价格投机的其他数字资产不同,稳定币解决了实际的支付、储值和跨境结算问题,满足了用户和机构对稳定性和合规性的双重需求。
当前的宏观经济环境给予稳定币强劲顺风,技术机制经过多年验证成熟,且即将到来的法规明晰为其大规模应用扫清障碍。1confirmation正积极寻找具有远见的创业者,致力于构建基于稳定币的创新应用,目标是为下一个十亿用户带去真正的金融自由与便捷。
稳定币的未来不仅关乎货币,更关乎全球金融生态的重塑与数字经济的全面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