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近期加速推进虚拟资产监管法规,目的在于迎接2025年6月启动的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FATF)新一轮互评估。这次评估对新加坡的国际金融地位影响深远,若在反洗钱(AML)和反恐怖融资(CFT)方面未能符合标准,新加坡恐面临被降级风险,进而影响其作为全球重要金融中心的吸引力。
FATF自2021年起明确了虚拟资产相关合规指引,要求成员国严格监管虚拟资产服务提供商(VASPs),新加坡也不例外。过去两年,FATF已多次警告新加坡在AML/CFT方面存在不足。为了避免2025年评估中被扣分甚至降级,新加坡政府从2023年起密集出台多项政策,发布合规指南,并推动行业自查自纠,尤其针对虚拟资产和数字支付渠道等新兴领域的风险。
本次FATF互评估采用私下与VASPs进行单独会谈的方式,政府监管人员不得参与,确保评估结果客观公正。新加坡为此在6月底前要求所有未获牌照的虚拟资产服务商停业,力求让评估时仅有合规企业参与,最大限度降低监管漏洞。
与新加坡类似,中国香港同样严格执行FATF反洗钱指引,但监管主体由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SFC)主导。两地在Web3政策创新方面各有侧重,但香港在该领域的突破仍需依赖大陆政策环境的变化,短期内难以超越新加坡的监管步伐。
FATF的全球反洗钱与反恐怖融资监督机制
FATF是全球范围内负责制定和监督反洗钱、反恐怖融资及反扩散融资标准的政府间组织。其通过成员国的合规性审查和实地互评,维护全球金融体系的透明和安全,针对表现不佳的国家设立“灰名单”或“黑名单”,施加国际压力促使其整改。虚拟资产因匿名性和跨境特性,成为FATF重点监管的新兴领域。
若新加坡在2025年评估中被降级,可能会引发跨境资金流动受限、外资撤离、国际投资减少、金融市场波动加剧等连锁反应,严重削弱其作为亚太金融中心的竞争力。此外,合规成本和监管压力将显著增加,企业运营环境或因此趋于复杂。
新加坡近年来反洗钱挑战与应对
新加坡上一次FATF互评估是在2016年,彼时便对电信服务、赌场和当铺行业的洗钱及恐怖融资风险进行了警示。2024年最新发布的国家风险评估报告中,虚拟资产被评为中等偏高风险,指出加密货币交易平台跨境汇款、匿名混币服务以及去中心化金融(DeFi)活动等成为洗钱和非法资金流通的重点风险点。
过去五年,新加坡查获涉及洗钱金额高达60亿新元,涵盖银行账户、房地产及数字货币等多个领域。部分媒体报道称,新加坡逐渐成为全球洗钱热点,这一形象对金融中心声誉造成一定负面影响。
面对FATF的持续压力,新加坡政府不仅加快出台法律法规,还推动行业协会发布合规指引,并加强媒体宣传,力图展现出监管决心和成效。总理黄循财在FATF会议上明确表示,虚拟资产及数字支付渠道是当前最大的金融安全威胁。
监管细节与未来展望
根据2021年FATF发布的最新指南,虚拟资产服务提供商必须满足多项监管要求,包括明确的定义标准、稳定币监管、点对点交易监控、严格的许可注册程序、落实旅行规则以及国际监管合作。这些要求对新加坡数字代币服务提供商(DTSP)法规的出台起到了直接推动作用。MAS自2024年6月30日起实施的新规,实质上是在确保行业能够通过FATF的考核,标志着新加坡对虚拟资产行业监管进入“硬核”阶段。
新加坡监管机构以高效著称,历次FATF互评估中均准备充分,技术和合规层面难以出现重大疏漏。特别是在此次评估中,将严格把关与私营部门的独立沟通,确保评估的真实性和严肃性。
结语
新加坡作为亚洲重要的金融枢纽,正面临来自国际监管机构的严峻考验。虚拟资产行业的合规状况不仅关乎行业自身的未来发展,也关系到新加坡整体金融市场的稳定与国际声誉。此次FATF的互评估是检验新加坡金融监管能力的关键时刻,其结果将深刻影响新加坡在全球金融版图中的地位。未来,新加坡如何在加强监管与保持创新活力之间找到平衡,将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