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监管竞速下的稳定币博弈:从香港立法到国际范式演进

2025年5月22日,比特币价格再度创下历史新高。然而,价格狂飙的背后,监管的步伐也在悄然加快,尤其是在“稳定币”这一核心领域。在东西半球,两项影响深远的立法正在酝酿:一是中国香港特区正式通过《稳定币条例草案》,确立牌照制度,预计年内实施;二是美国参议院推动的GENIUS法案正在重塑稳定币在美元体系中的角色。这不仅预示着稳定币将告别“监管沙盒”的实验阶段,更意味着全球主要经济体已将其纳入系统性金融监管视野。

 

一、从“沙盒名单”到“牌照上岗”:香港构建稳定币监管闭环

 

2024年末,香港金管局公布首批参与“稳定币沙盒”的试点名单,包括京东集团旗下的币链科技、圆币创新科技,以及渣打银行、香港电讯等组成的联合体。这一阶段本质上是“监管实验田”——允许企业在可控范围内试水稳定币发行及运营模式,同时为后续立法积累监管经验。

 

而2025年5月21日通过的《稳定币条例草案》,标志着香港正式从“监管沙盒”走向“制度正轨”。该条例核心内容包括:

 

- 强制发牌制度:所有在港发行或以港元为锚定目标的稳定币发行人,必须向香港金融管理专员申请牌照。

 

- 本地注册实体要求:申请者需设有本地管理实体,以加强属地监管。

 

- 零售销售限制:仅允许持牌稳定币对公众销售,杜绝未授权产品流入市场。

 

- 过渡期安排:给予现有或潜在市场参与者一定缓冲期,推动顺利过渡至合规环境。

 

这不仅提升了香港在虚拟资产领域的法律确定性,也有望吸引更合规、更多元的金融科技力量落地香港。正如君合律师事务所香港合伙人乔喆沅指出,这一制度可能意味着USDT、USDC等国际主流稳定币若希望在港合规流通,必须申请本地牌照,或重新评估其区域策略。

 

二、国际竞赛升温:美国、欧盟、新加坡同步推进监管进程

 

稳定币最初因其价格锚定机制而获得市场青睐,但其本质仍属于未监管的金融中介。随着其流通体量逼近数千亿美元,潜在的“赎回危机”“链上挤兑”风险开始引发各国警觉。

 

- 美国GENIUS法案突破参议院表决:2025年5月,美国参议院以66:22高票通过GENIUS法案,法案内容将稳定币发行限定于受监管的银行、信托公司,强调储备资产审计与消费者保护,并赋予联邦储备系统部分监管权。这不仅是对Circle、Tether等头部稳定币企业合规路径的重塑,也被视为美国试图确立其在全球稳定币规范中的话语权。

 

- 欧盟MiCA法案全面落地:自2024年12月起生效的《加密资产市场法案》(MiCA),对稳定币设立三层监管门槛:资产储备足额(甚至超额)、运营透明度、监管注册。其监管强度与传统金融机构基本对齐,尤其对算法稳定币设置300%超额储备金要求,堪称全球最为严格的规范之一。

 

- 新加坡与阿联酋积极配套监管路径:新加坡金管局(MAS)早在2023年就启动稳定币监管框架,规定1:1锚定必须完全由现金及短期国债支持,并要求每日透明报告。阿联酋迪拜金融服务局(DFSA)也已发布针对稳定币的运营与治理要求,为跨境资金流动提供合规通道。

 

这种全球化趋势正在推动稳定币逐步“去野蛮化”,向传统金融秩序靠拢。

 

三、监管逻辑重塑:三大趋势正在全球范围内同步显现

 

在稳定币监管演进的过程中,已有三大共识趋势正在全球主要市场浮现:

 

1. 牌照制度与本地化责任成标配

 

多数国家正在建立“持牌发行人”体系,并要求运营实体设立本地注册公司与管理层。这样做既可以防止监管套利,也便于实施属地问责。香港、美国、欧盟均已将此写入立法或监管建议。

 

2. 储备管理趋严并对接传统金融审计标准

 

监管机构普遍要求稳定币发行方持有高流动性、低风险资产作为储备,如现金、短期国债等,并委托独立会计机构定期审计,甚至实时披露。欧盟MiCA的超额抵押模式,已为未来算法稳定币设置了更高的门槛。

 

3. 功能边界收紧:从“投资品”转向“支付工具”

 

监管不再鼓励稳定币扮演“类金融机构”角色,如吸收存款、放贷、杠杆创造信用等行为在大多数国家被明确禁止。例如,香港条例明确规定持牌发行人不得提供贷款服务,强调其支付中介属性而非投资金融产品功能。

 

四、香港的新定位:合规试验场还是亚太稳定币枢纽?

 

香港选择在全球竞争中率先确立稳定币发牌制度,释放出两个信号:

 

- 对外:以“有规则的开放”吸引全球加密创新企业。牌照机制本质上是“监管护城河”,能够筑牢投资者信心,也为香港打造“合规港”提供支撑。

 

- 对内:为金融科技探索提供边界明确的制度试验场,配合沙盒机制,让创新在风险可控范围内快速试错、迭代。

 

白溱律师指出,香港在立法中对反洗钱(AML)、资金来源可追溯性、链上交易记录等均提出技术与制度双重要求,意味着它更关注的是链上金融活动的透明度与监管可视性,而不仅仅是牌照的“入场券”。

 

五、结语:稳定币全球治理新时代已然到来

 

稳定币不再是“边缘实验”,而正在成为主流金融系统的一部分。在这个过程中,从MiCA到GENIUS,再到香港的新规,全球监管机构正试图解决一个核心问题:如何在鼓励创新的同时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未来的稳定币发行者不再只是技术开发者,更必须成为合规管理者、风险控制专家与透明治理的倡导者。香港此轮立法,不仅是区域性策略转型的信号,更是全球稳定币治理格局嬗变的一个缩影。

 

监管博弈已起,稳定币的合规时代已经到来。


Powered By ouyi-url.com

Copyright ouyi-url.com.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