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公布2025年Q1财报,净利润大幅缩水
2025年4月23日,特斯拉发布了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这是特朗普连任后特斯拉交出的首份成绩单。数据显示,特斯拉一季度实现营收193.35亿美元,同比下滑9%;归属股东净利润4.09亿美元,同比暴跌71%;经调整净利润9.34亿美元,同比下降39%。这份数据不仅低于市场预期,也让投资者对特斯拉未来的成长性产生了新的疑问。
尽管财务表现黯淡,马斯克依然在财报电话会上描绘了宏大蓝图,声称低成本新车型将在2025年上半年启动生产,Robotaxi(自动驾驶出租车)也将在2026年规模量产。他试图用未来愿景提振市场信心。
值得注意的是,马斯克同时宣布,将从5月起减少在美国政府效率部(DOGE)的工作时间,仅保留每周一到两天的投入。这被市场普遍解读为他将更多精力重新投入特斯拉,试图挽救公司颓势。
财报公布后,特斯拉盘后股价上涨5.39%,但今年以来整体跌幅仍高达40%,市值蒸发超过5300亿美元,基本抹去了大选以来的所有涨幅。
交付量骤降,核心市场遇冷
实际上,特斯拉业绩下滑早有预兆。今年4月初公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特斯拉交付了33.67万辆汽车,同比下滑13%,创下自2022年第二季度以来最差季度表现。
具体来看,特斯拉在中国市场交付13.7万辆,同比增长3.6%,表现相对稳定。但在美国市场交付量同比下降逾10%,而在欧洲市场更是全面失守:德国、丹麦、瑞典销量同比腰斩,法国市场下滑41%,荷兰市场接近腰斩。尤其是在德国市场,特斯拉在极右翼政治立场争议中的形象受损,进一步压制了销量。
这种全面下滑打破了特斯拉过去20%-100%年增速的神话,暴露出其在全球竞争环境变化下的脆弱性。
汽车业务承压,储能业务成亮点
特斯拉的核心收入仍然依赖汽车业务,但这一板块在2025年第一季度出现严重下滑。汽车业务营收为139.67亿美元,同比下降20%。公司将收入下降归因于Model Y车型更新导致的交付量减少,以及销售激励措施导致的平均售价(ASP)下降。
与此同时,储能和服务业务成为罕见的亮点。储能业务收入同比增长67%,达到27.3亿美元;服务业务收入增长15%,达到26.38亿美元。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上海储能超级工厂的产能加速释放,超过100个Megapack储能单元已经交付,为未来增长埋下伏笔。
不过,这种增长尚无法弥补汽车业务疲软所带来的冲击。
毛利率下滑,盈利空间被持续压缩
财报显示,特斯拉整体毛利率已降至16.3%,创下十年来新低;扣除监管信用后,汽车业务毛利率仅为12.5%。随着成本上升、竞争加剧,特斯拉赖以维持高盈利能力的基本盘正在不断侵蚀。
销量下滑叠加毛利压缩,直接导致净利润暴跌。2025年第一季度,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仅为4.09亿美元,同比暴跌71%;调整后净利润下降39%。对于曾经以高增长、高利润著称的特斯拉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危险信号。
削减DOGE工作,马斯克试图回归主业
财报会上,马斯克承认,在担任美国政府效率部(DOGE)部长期间,确实遭遇了公众反弹,特斯拉在部分地区的形象受损。面对质疑,马斯克宣布,将从5月开始减少在DOGE的工作时间,每周只工作一到两天,试图在政府职责与特斯拉经营之间重新找到平衡。
市场普遍认为,马斯克的这一调整,是在特斯拉内部业绩压力巨大背景下做出的必然选择。特斯拉需要马斯克回归,需要他重新聚焦在汽车、AI、机器人等核心业务上,而不是继续将注意力分散在政治和政府事务上。
Robotaxi与平价车,是真希望还是又一张“大饼”?
马斯克在电话会上重点提到了两个“未来项目”:一是平价车型,二是Robotaxi。
他表示,低成本新车型将在2025年上半年投产,Robotaxi(Cybercab)将于2026年开始量产。Cybercab将是一款完全自动驾驶的出租车,不设方向盘、油门和刹车踏板,并计划2025年6月在奥斯汀启动试点运营。
然而,外界对于这些承诺普遍持怀疑态度。特斯拉关于Robotaxi的愿景已经讲了多年,但至今仍未实现大规模落地。更令人担忧的是,这次宣布的平价车型缺乏详细参数、价格、定位等具体信息,缺少实质内容,市场担忧这可能又是一次“画大饼”。
此外,马斯克提到,在弗里蒙特和德州工厂,Model 3、Model Y、Cybertruck部分流程已经实现内部自动驾驶物流转运。但全面的自动驾驶技术距离真正大规模商业化依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关税阴影下的特斯拉困局
在全球贸易环境收紧的背景下,汽车关税成为焦点议题。虽然特斯拉在美国市场的生产布局使其受关税影响较小,但马斯克仍然强调,他已经向总统特朗普建议降低关税,但最终决策权并不在自己手上。
未来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仍是特斯拉在全球扩张过程中不可忽视的潜在风险。
总结:革命尚未成功,特斯拉需要重新证明自己
马斯克曾宣称,2025年将是特斯拉历史上最重要的一年,为2026年的“史诗级革命”奠定基础。但从目前的数据和市场表现来看,特斯拉的革命开局相当低迷。
特斯拉能否依靠AI、机器人、Robotaxi、储能等新业务逆转颓势,尚需时间验证。而在此之前,特斯拉最迫切的任务,是稳定销量,重塑品牌形象,并在现实中交出令人信服的成绩单。否则,等待特斯拉的,将是从神坛跌落的更剧烈震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