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P与A2A能否引领链上AI Agent的新春?

随着Web3世界的多次剧烈周期轮换,AI Agent板块也从曾经的喧嚣归于沉寂。然而,最近几周,我们观察到链上AI Agent生态出现复苏迹象:MCP(Model Context Protocol)、A2A(Agent-to-Agent Protocol)与UnifAI等协议标准开始互相串联,构建一个“多Agent协作”基础设施层。

 

这一新范式有望打破AI Agent仅限于信息推送工具的旧逻辑,推动其向可执行、可协作、可组合的智能操作系统演化。那么问题来了:链上AI Agent真的迎来了“第二春”吗?

 

一、AI Agent重燃之火:标准协议正成为新引擎

 

过去AI Agent的炒作,多基于模型能力本身(例如Prompt Agent、搜索型Agent、情感助理等),缺乏真正落地的执行力。而本轮回暖,核心驱动力来自一批标准化协议的逐渐成型:

 

(1)MCP:AI模型与链外工具之间的“神经中枢”

 

MCP由Anthropic推出,致力于标准化模型调用外部函数(function calling)方式,使不同LLM(如Claude、GPT、Gemini)得以统一地调用区块链接口、Web API乃至本地计算资源。

 

意义:它就像是Web世界的HTTP协议,统一接口与行为标准,打通AI模型与现实世界工具之间的鸿沟。

 

挑战:在与区块链资产交互方面,MCP尚存在安全通信短板(多项来自SlowMist的研究指出其在身份验证、远程签名环节存在风险)。这也是它在DeFi方向的迟疑所在。

 

(2)A2A:AI Agent之间的“社交协议”

 

由Google主导的A2A协议,意图构建一个跨模型、跨平台的“Agent社交网络”——通过Agent Card与能力发现机制,不同AI Agent可以彼此通信、请求服务或联合执行任务。

 

意义:若MCP是模型与外部工具的连接协议,A2A则是Agent之间协作的桥梁,构成了AI Agent之间的语义共享网络与协同生态。

 

价值延伸:50多家大企业的支持(包括Salesforce、Atlassian)意味着A2A有望成为Web2/3通用的Agent交互协议,具有比技术本身更重要的“背书意义”。

 

(3)UnifAI:构建链上Agent的中间协作层

 

UnifAI试图整合MCP和A2A的能力,打造一个更适用于中小企业与DApp开发者的Agent协作中间层网络,通过标准服务发现、能力共享与统一执行框架,降低开发者门槛。

 

当前仍处于早期建设阶段,其生态尚未形成网络效应,未来可能会朝某个细分场景(如客户服务、数据分析等)聚焦。

 

二、以Solana为实验田:Dark协议带来可信执行的链上Agent样本

 

在应用层上,最引人关注的落地案例来自@darkresearchai——该团队在Solana链上推出了基于MCP的Agent服务器,借助TEE(可信执行环境)实现AI Agent的链上可信操作能力。

 

可执行操作包括账户查询、代币发行、自动签名等;

 

其代币$DARK近期表现强劲,虽然尚不构成投资建议,但确实预示着一条AI Agent进入DeFi世界的现实路径。

 

核心突破在于:AI Agent第一次可以“被信任”地执行涉及资产的链上操作,而不再是单纯的信息助手。

 

三、多Agent网络与AI操作系统的雏形正在出现

 

通过协议联动与可执行框架构建,链上AI Agent正在从“工具”变成“生态系统”的构建者:

 

1)去中心化执行能力的解锁

 

Dark协议通过TEE与MCP的结合,为链上可信Agent操作提供基础;

 

未来可期的能力包括:自动做市、DeFi套利、LP管理、链上身份认证、DAO治理自动化等。

 

> 相比第一代炒作为主的“概念Agent”,这类Agent具备真正的链上执行力,是“从可对话到可行动”的重大转变。

 

2)多Agent协同网络的潜力释放

 

A2A与UnifAI将推动链上Agent不再是“孤岛”;

 

多Agent组成的协作网络有望成为去中心化AI操作系统的早期雏形;

 

这也与区块链的“去中心、模块化、异构协同”天然契合。

 

四、未来的链上AI世界:分层架构正在成形

 

可以预见,一个完整的链上AI Agent生态将呈现三层结构:

 

底层:安全保障层(TEE、ZK、TEE+ZK混合模式);

 

中层:协议标准层(MCP、A2A、UnifAI等);

 

上层:应用服务层(DeFi Agent、GameFAI、SocialFAI、DataOps Agent等);

 

这将逐步取代传统Web3 AI中“链上AI模型运行”这一路径,而转向“链下模型+链上执行+协议互联”的新范式。

 

五、冷思考:炒作之外,我们应关注什么?

 

曾经的链上AI Agent一度沦为MEME炒作标的,如今若要重新崛起,必须解决三个根本问题:

 

1. 标准是否能跨链、跨平台通用?

 

2. 执行是否可被验证、可被信任?

 

3. 协作是否具有真实需求与经济驱动?

 

未来真正能够脱颖而出的Agent协议/应用,不是吹得最响的,而是最接近Web2 AI技术进展、最能解决Web3实际问题的那一个。

 

结语:AI Agent第二春不是噱头,而是链上基础设施重构的序章

 

如果说第一波AI Agent热潮更多是对“模型能力”的幻想,那么第二波的热潮将是“协议能力+执行能力”的落地革命。MCP、A2A与Dark等项目所代表的方向,或许才是真正将AI Agent嵌入Web3肌理的关键一击。


Powered By ouyi-url.com

Copyright ouyi-url.com.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