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关税的真实代价:谁最终承担?

特朗普政府的加征关税政策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广泛的关注与讨论。当中国宣布反制措施后,美国消费者的生活受到了直接影响——超市价格暴涨30%,中国制造的商品一度在美国市场供不应求。4月2日,亿万富翁投资人马克·库班在社交平台上呼吁美国民众开始囤货,指出从日常的牙膏到肥皂等商品都可能在补货前面临涨价压力。他还强调,即使是美国制造的商品,价格也可能因为关税的影响而上升,“他们会把原因归咎于关税”。

 

这不禁让我联想起中国当年进行价格并轨时,老百姓对价格上涨的恐慌,纷纷抢购物资,生怕错过最便宜的价格。

 

关税的真正负担:生产者还是消费者?

 

美国大豆协会近日发布声明,指出中国对美国大豆征收60%的关税,是2018年关税的两倍,并预测美国大豆生产商将每年损失59亿美元。与此同时,巴西豆农由于获得了更多进入中国市场的机会,可能成为此轮关税战的最大受益者。

 

不同于政客可能出于立场说话,或者行业协会为了行业利益辩护,资本市场则从经济的整体角度真实地反映了关税政策的影响。4月4日,由于市场担忧美国对所有贸易伙伴征收“对等关税”可能引发贸易冲突加剧,纽约股市三大股指继续大幅下跌。

 

当前,全球普遍认为,美国消费者将承担关税负担。但特朗普的支持者则认为,负担应由出口国承担,尤其是那些与美国发生贸易争端的国家。理论上,关税由谁承担并不复杂,经济学中的弹性理论已经对此做出了清晰的解释,但实际应用中却经常出现偏差。

 

关税负担的分配:需求弹性与供给弹性

 

美国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凯文·哈西特(Kevin Hassett)表示,已经有超过50个国家主动联系特朗普政府,寻求启动贸易谈判,这些国家意识到,关税的负担大多会由他们自己承担。他认为,由于长期以来美国存在贸易逆差,这些国家的供应弹性较低,因此关税政策对美国消费者的影响有限。

 

简单来说,关税负担的归属取决于需求和供给的弹性。如果一种商品的需求具有高度弹性,而供给却相对缺乏弹性,关税主要由生产者承担;相反,若需求缺乏弹性而供给富有弹性,关税的负担则主要由消费者承担。

 

例如,在面对奢侈品税时,理论上,这类消费品的购买者是富人,需求弹性大,富人可以选择减少消费,但生产这些商品的企业却面临较大的供给弹性,不能迅速调整产量。因此,生产者需要承担较大的税负,导致这些企业的利润减少,工人收入下降,甚至失业。1990年,美国对奢侈品征税时,最终该政策在实施三年后被废除。

 

关税对全球贸易的影响

 

这个原理同样适用于国际贸易。当关税提高时,消费者和生产者都将承担一定的成本。然而,由于产品的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不同,实际影响的分配会有所不同。例如,衬衫、袜子等日常消费品,虽然并非刚性需求,但消费者依然无法完全避免消费这些商品。因此,当这些商品的供应减少时,价格上涨,消费者将承担更多的税负。

 

从全球贸易的角度看,生产者虽然也会承担一部分关税,但最终,价格上涨会导致需求下降,交易规模缩小。这一现象反过来又影响生产者的收入,最终形成一个恶性循环,推动全球经济走向衰退。

 

关税政策对美国经济的负面影响

 

根据耶鲁大学预算实验室的分析,美国新一届政府宣布的关税政策可能导致今年美国整体通胀率上升2.3%,其中食品价格上涨2.8%,汽车价格上涨8.4%,每个美国普通家庭每年可能因此损失约3800美元。如果其他国家采取报复措施,美国的低收入、中等收入、高收入家庭将分别损失1300美元、2100美元和5400美元。

 

与此同时,中国也会受影响。中国进口美国大豆,但随着关税的上涨,进口商可以选择从巴西等国家进口大豆。虽然巴西大豆的生产成本较低,但对于中国消费者来说,价格上涨不可避免。最终,全球贸易的波动会减少交易规模,进一步影响各国经济。

 

特朗普关税政策的未来走向

 

特朗普的关税政策试图通过重塑全球经济秩序来实现美国的经济利益,但其实现的路径注定不会一帆风顺。短期内,关税负担将由美国消费者和全球生产者共同承担,但这一政策带来的负面效应可能在长远看将导致全球经济的衰退。

 

国际清算银行警告称,关税政策可能引发“滞胀”,即经济停滞与高通胀并存,这种情况是最不乐观的经济状态。世界银行的模拟显示,美国全面加征10%关税,并伴随贸易伙伴反制,全球经济增速可能会下降0.3个百分点,美国经济增速则可能下滑0.9个百分点。

 

虽然特朗普政府能坚持这一政策的时间仍是未知数,但从长期来看,关税不仅是贸易保护主义的表现,更可能加剧全球化的逆流,推动区域化崛起。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应保持开放、合作的姿态,以稳定的预期来应对全球经济的变动。


Powered By ouyi-url.com

Copyright ouyi-url.com.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