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日,美国前总统川普突然公布其“对等关税”方案,再次引爆全球市场。
这个在美股收盘后抛出的关税提案,并不是以严谨的经济模型为基础——川普的计算逻辑极为简单粗暴:将贸易伙伴对美国的贸易顺差除以其出口总额,再除以二,得出所谓的“对等关税”税率。至于合理性,他并不在意,他要的只是一个行动的理由。
加密市场、美股、商品市场应声下挫,风险资产进入避险模式。面对如此突如其来的强硬政策,市场陷入了疑问:川普这轮高调加征关税,到底是在推动一个长期的贸易国策,还是一次用关税作为谈判筹码的高压政治游戏?
长期战略还是短期筹码?川普的真实意图解析
川普的关税政策曾在他2016年竞选期间被包装为“重建美国制造业”的国策,尤其强调通过提高进口成本来逼迫制造业回流,振兴铁锈带,兑现对底层蓝领选民的承诺。
但从当前时点来看,长期实施高关税并不现实:
- 美国经济正在高通胀、低增长的压力下蹒跚前行。
- 2026年即将到来的国会中期选举迫在眉睫,共和党在众议院的优势微弱,一旦经济失速,可能让川普变成“瘸腿总统”。
- 高关税会抬高企业成本、压低企业利润,进一步打压股市表现,而资产价格对川普政治资本的反哺至关重要。
因此,更符合川普政治逻辑的,是“用关税制造威胁、用谈判达成目标”的博弈策略。他并不需要让关税政策最终落地,更关键的是通过这一手“疯狂操作”,在谈判桌上换取有利的条件:
川普或许真正想要的是:
1. 更多海外订单:推动他国购买美国产品——粮食、能源、武器、波音飞机等。
2. 吸引海外制造业落地:例如促使台积电等关键企业在美建厂,创造就业。
3. 强迫盟友选边站队:迫使摇摆国家(如韩国、越南)对中国采取限制性政策,形成围堵态势。
4. 迫使美联储配合降息:通过制造市场恐慌来向鲍威尔施压,推动更宽松的货币环境,为股市托底。
市场恐慌,是“制造不确定性”的筹码
川普的惯用手段是制造混乱,然后掌控混乱。在这一点上,他与传统政客不同。他深知恐慌与不确定性是最好的博弈资源:只要市场足够焦虑,谈判对象就更愿意让步,选民就更容易接受他的“英雄叙事”。
但也正因为如此,这场关税风波并不会无休止地走下去。一旦谈判取得进展,川普及其团队就会迅速调转舆论风向,缓解市场焦虑,收割“政绩”。
事实上,转变已经开始:
- 美国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哈塞特对媒体表示,已有超50个国家联系白宫寻求谈判,“川普并不想摧毁市场”。
- 贸易顾问纳瓦罗也一改强硬姿态,称川普目标是“削减关税和非关税壁垒”。
就连以“鹰派代表”著称的他也开始松口,说明谈判窗口正在开启。
可能的风险:谈判卡壳与报复性升级
当然,局势也可能在某些节点失控,尤其是涉及中国和欧盟等主要贸易对手。中国已经表态将采取反制措施,并暗示若谈判无果将于4月13日正式实施报复性关税。
而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也强硬回应:“若敢报复,美国将加倍奉还。”
若中美、欧美谈判陷入僵局,关税摩擦升级,市场可能迎来第二轮下跌。但考虑到全球多数国家态度趋于务实,大概率不会形成全面对抗格局。
结语:川普的“疯”,是一种有目的的演出
川普善于制造不确定性,但他自己对“不可控”的风险却非常敏感。他既想用关税逼谈判对象就范,也不愿承担经济崩盘的政治后果。
关税不是终点,而是一场高压博弈的序章。在混乱中收割秩序,在压力中索取让步,是川普政治哲学的精髓。
可以说,他不是疯子,他只是知道疯子在这个时代更容易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