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加密市场遭遇了剧烈波动,尤其是比特币(BTC),周末一度跌破82,000美元,市场情绪低迷。三月以来,比特币价格已经踩破了10个月均线78,500美元,当前似乎正在拉开架势准备再次测试这一支撑位。通常情况下,牛市期间是不会跌破10个月均线的,一旦跌破,往往意味着市场开始转熊。
然而,比比特币更加惨烈的是以太坊(ETH)。以太坊的跌幅令人咋舌。回顾上个月,ETH在2月的收盘价为2222美元,但如今,ETH已经跌破了30个月均线2,300美元,甚至继续下行,目前价格仅为1,850美元,处于30个月均线下方,跌幅显著。
令人难以忽视的是,以太坊上次跌破30个月均线是在2022年6月,当时加密市场从技术上确认进入了熊市。从那时起,ETH始终在30个月均线下方运行,直到2023年12月才重新突破均线阻力,重返牛市。但如今,ETH再次回到1,850美元的价格水平,这一高度最早可以追溯到2021年2月,那时ETH的价格刚刚突破1,800美元。这意味着,在过去四年中,ETH的价格经历了最高超过4,500美元的涨幅,但也始终在1,000到4,000美元之间震荡,仿佛变成了一个“稳定币”。
ETH的“稳定币”现象
以太坊的这一价格表现令人震惊,尤其是对于那些曾经看好ETH未来的人们。在2021年底,ETH的价格一度突破4,500美元,那时市场的看多情绪异常高涨,许多行业大咖预测ETH将突破1万美元甚至3万美元。但最终,市场并没有如期展现出强劲的上涨动力。事实上,ETH反而经历了一个长达三年的低迷期。
在此期间,我曾以4,000美元的价格加仓ETH,并且在价格回调时尝试用USDT购买ETH。当时,我甚至觉得市场在给我“解套”的机会,但随着时间推移,我逐渐意识到,以太坊的价格波动越来越像是一个没有明显趋势的“稳定币”。不仅如此,ETH/BTC的汇率也在持续下跌,直到今天已经跌至0.022的历史低位,比2018年的高点0.122下跌了82%。如果当时没有在高位将ETH换成BTC,如今的ETH仓位价值几乎减少了80%。
PoW转PoS的影响
以太坊的价值变化,也让我们不得不反思PoW(工作量证明)转向PoS(权益证明)带来的深远影响。在以太坊从PoW转向PoS的过程中,许多人认为质押代币将产生资金成本,从而支撑ETH价格。然而,现实却是,PoS并没有像预期那样为ETH提供足够的支撑。
在PoW机制下,挖矿是一个需要实实在在投入成本的过程,矿工会在挖矿成本被覆盖后选择持币,而非急于卖出,这样的操作有助于支撑价格。而在PoS机制下,质押者只需要将ETH存入质押池,就能轻松赚取收益。因此,许多质押者倾向于将所得的奖励直接抛售,而非持有,从而导致ETH的供应增加,价格也因此无法得到有效支撑。
这一点,或许就是ETH价格跌得深不见底的原因之一。
市场的教训与展望
反思过去的几年,我意识到自己虽然在理论上对ETH持怀疑态度,但在实际操作中却还是继续持有。这种矛盾的行为,实际上是一种“认知对冲”。我一方面怀疑ETH的未来,另一方面又不敢完全放弃它。这种心理博弈,成为了我在加密市场中的一种策略——不管市场走向如何,保持一定的仓位,确保不完全错失任何一个可能的机会。
尽管如此,ETH的表现让我深感遗憾。从高峰回落,到价格震荡不前,再到近乎“稳定币”的价格波动,我们不得不正视以太坊作为一个加密资产的局限性。或许,我们可以从中汲取教训,认识到市场的不可预测性以及投资策略的调整是多么重要。
展望未来,尽管ETH仍然具备一定的应用潜力和社区支持,但如果PoS无法有效支撑其价值,那么以太坊的未来可能会变得更加扑朔迷离。对于投资者而言,是时候重新审视以太坊在整个加密生态中的角色,以及它是否能真正突破当前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