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跨境支付市场的潜力不断被加密货币技术重塑,全球多家大型银行与金融科技公司正争相推出自家稳定币,以期占据这一新兴市场。美国银行近期宣布有意发行加密货币,加入了渣打银行、PayPal、Revolut、Stripe等支付巨头的行列。这些公司瞄准了目前由Tether和Circle主导的稳定币市场。
这一趋势的兴起离不开全球监管机构对稳定币态度的转变。稳定币是以保持1美元价值为目标的加密资产,它们可能在未来成为金融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六年前,Meta推出的Libra稳定币引发了监管界的强烈反应,而如今,政策环境的变化使得稳定币获得更多的认可和支持。
金融科技咨询公司11:FS的联合创始人Simon Taylor表示:“这场稳定币热潮正像当年淘金热一样,人们争相在这一新兴市场中分一杯羹。”他指出,这一现象背后不仅是市场的激烈竞争,也有着对稳定币监管框架逐步清晰的预期。
尽管稳定币最初被广泛用于不同加密货币间的资金流转,但它们在新兴市场的应用日益广泛,尤其是在大宗商品、农业和航运领域。稳定币作为一种私有数字货币,成为了美元等主权货币的储备工具,为全球公司和消费者提供了低成本、即时的替代支付方式。
根据数据,全球市场上流通的稳定币总额已达到约2100亿美元,其中Tether和Circle分别发行了约1420亿美元和570亿美元的稳定币。以Tether的USDT和Circle的USDC为代表,这些稳定币已被广泛应用于国际贸易和支付中。比如,SpaceX通过这些稳定币将阿根廷和尼日利亚销售Starlink卫星的资金汇回国内,而ScaleAI则为其海外承包商提供数字代币支付选项。
Visa的数据显示,稳定币交易量正在快速增长。去年12月,稳定币的交易量达到了7100亿美元,而一年前为5210亿美元。此外,稳定币地址数量已增长至3500万个,增长幅度达到50%。这些数据表明,稳定币市场的需求正在急剧上升,吸引了包括银行和金融科技公司在内的多方参与者。
随着稳定币监管框架逐步完善,大型银行也越来越有信心进入这一市场。美国国会目前正在讨论稳定币标准的立法,这将为银行、公司和消费者的使用提供更强的法律保障。美国银行首席执行官Brian Moynihan曾公开表示,一旦稳定币合法化,美国银行将积极进入这一领域。
此外,欧洲和英国也在积极制定相应的稳定币监管政策,欧洲早在今年年初就出台了相关规定,而英国金融监管机构也计划在今年进行市场咨询。渣打银行上个月宣布,将根据香港即将出台的新稳定币法规,推出一种以港元为支撑的稳定币。
在金融科技公司方面,Stripe上月以11亿美元收购了稳定币平台Bridge,这一交易成为其有史以来最大的一笔收购。PayPal则已推出与美元挂钩的稳定币PYUSD,并计划在2025年更广泛地推出该支付选项。PayPal预计,美国企业在支付海外供应商时将更倾向于采用这种支付方式。
然而,尽管市场前景看好,新进入者依然面临严峻的挑战。Visa的数据显示,PayPal仅进行了1.63亿美元的稳定币交易,而Tether的交易量则高达1310亿美元。Visa指出,全球稳定币交易量虽已达到1.22亿笔,但相比其信用卡网络每天8.29亿笔的交易量,仍显得微不足道。
虽然稳定币在一些市场表现出强大的吸引力,尤其是在缺乏良好基础设施和存在货币风险的市场中,但在西方市场的应用场景仍然较为有限。分析师警告称,随着市场对稳定币的认知逐步加深,未来市场上可能难以维持数十种不同的稳定币。
11:FS的Taylor还指出,稳定币并不是真正的现金,而是现金的替代品,它的价值依赖于发行公司的信誉和其管理稳定币的能力。因此,稳定币市场的未来将深受其发行公司运营质量的影响。